美文网首页
中庸三十一

中庸三十一

作者: andy言道 | 来源:发表于2020-12-18 07:02 被阅读0次

其三十一

子曰:“愚而好自用,贱而好自专,生乎今之世,反古之道。如此者,灾及其身者也。”非天子,不议礼,不制度,不考文。今天下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虽有其位,苟无其德,不敢作礼乐焉;虽有其德,苟无其位,亦不敢作礼乐焉。子曰:“吾说夏礼,杞不足征也。吾学殷礼,有宋存焉。吾学周礼,今用之,吾从周。”“王天下有三重焉,其寡过矣乎!上焉者虽善无征,无征不信,不信民弗从;下焉者虽善不尊,不尊不信,不信民弗从。故君子之道,本诸身,征诸庶民,考诸三王而不缪,建诸天地而不悖,质诸鬼神而无疑,百世以俟圣人而不惑。质诸鬼神而无疑,知天也,百世以俟圣人而不惑,知人也。是故君子动而世为天下道,行而世为天下法,言而世为天下则。远之则有望,近之则不厌。《诗》曰:“在彼无恶,在此无射。庶几夙夜,以永终誉!”君子未有不如此,而蚤有誉于天下者也。

有言:老子曰:“天道圆圆,各复其根。”此为宇宙最基本原理所规制也,万事万物都有回归其最初本性的特质,所以能够各复其根,最终形成天道圆圆的终始循环。这也是人能够认知、理解、模拟、创新世界的原因,发现事物的根本,然后体道、悟道、知道、循道、行道的原因和过程。

所以,人如果能够做到清静而精诚,则可以以自身作为一个参照点,然后逐渐的感悟这个世界,建立起内外部世界的系统和模式。所以,你发现了什么,掌握了什么,努力了什么,你才有可能做到什么程度。

君子行道,及其至,近于圣人,是故曰:“君子动而世为天下表,行而世为天下法,言而世为天下则。”然而,虽然如此,君子不处其位,不为其政,顺势随时,与时俱进。故曰:不在天子,不做礼乐制度,不在重臣,不做坟典诰说。所以,居其位者守其职,退其位者守其时,有所建言者,击其欲谏之鼓,诽谤之木而已。唯有如此,在朝者事劳苦而有功,在野者力劳苦而有获,则上下内外各安其位,各司其职、各尽其责,方能近者悦而远者来。

相关文章

  • “中庸”

    “中庸”被推断源自《尚书》,而被孔子推崇致胜。宋学者将相传子思创作的《礼记》三十一篇抽出为《中庸》,此后《中庸》与...

  • 中庸三十一

    其三十一 子曰:“愚而好自用,贱而好自专,生乎今之世,反古之道。如此者,灾及其身者也。”非天子,不议礼,不制度,不...

  • 《中庸》精萃

    《中庸》精选20句,人生正道贵“中庸” 《中庸》是一篇论述儒家人性修养的散文,原是《礼记》第三十一篇,相传为子思所...

  • 《中庸》(三十一.修身)

    题解 这里讲“至圣”。首先讲圣人的内涵,有以下五项:“聪明睿智”“宽裕...

  • 《中庸》—三十一章

    唯天下至圣,为能聪、明、睿知、足以有临也;宽、裕、温、柔、足以有容也;发、强、刚、毅、足以有执也;齐、庄、中、正、...

  • 《中庸》全文及译文

    《中庸》全文及译文 《中庸》是一篇论述儒家人性修养的散文,原是《礼记》第三十一篇,相传为子思所作,是儒家学说经典论...

  • 话说先秦ll四书五经六艺(15)

    二、《中庸》 《中庸》是中国古代论述人生修养境界的一部道德哲学专著,是儒家经典之一,原属《礼记》第三十一篇,相传为...

  • 《中庸第三十一章》

    【原文】唯天下至圣,为能聪明睿知、足以有临也;宽裕温柔、足以有容也;发强刚毅,足以有执也;斋庄中正,足以有敬也;文...

  • 这首歌含41个“半”字,写尽“中庸之道”

    《中庸》是中国儒家经典之一,原是《礼记》第三十一篇,相传为战国时期孔伋(子思)所作。与《大学》《论语》《孟子》合为...

  • 玩味《中庸》:何谓五达道?三达德?

    《中庸》本来是《礼记》中第三十一篇,宋代朱熹作注解,与《大学》《论语》《孟子》合为“四书”。其核心以“不诚无物”展...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中庸三十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agzg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