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解
这里讲“至圣”。首先讲圣人的内涵,有以下五项:“聪明睿智”“宽裕温柔”“发强刚毅”“齐庄中正”“文理密察”,都是说圣人的内在品德。根据前文,圣人是生知安行的,所以“聪明睿智”是讲圣人是生而知之的,即所谓“生知之质”。“宽裕温柔”是仁,“发强刚毅”是义,“齐庄中正”是礼,“文理密察”是智,圣人具备仁义礼智四德。
《中庸》(三十一.修身)其次,用源头奔腾流淌,用天浩瀚无垠,塑造圣人的智慧。
最后,极力形容其影响,从种群,到地域,人们都会尊敬他,信任他,亲近他。如朱熹所说“盖极言之”,“言其德之所及,广大如天也”。
《中庸》(三十一.修身)原文(译文)
唯天下至圣(1),为能聪明睿知(2),足以有临也(3);宽裕温柔(4),足以有容也(5);发强刚毅(6),足以有执也(7);齐庄中正(8),足以有敬也;文理密察(9),足以有别也。(惟有天下最圣明的人,才能既聪明又睿智,能居于上位而治理天下;广大宽舒,温和柔顺,足以包容天下;奋发强劲,刚健坚毅,足以决断大事;整齐庄重,公平正直,足以敬业;文章条理,周详明辨,足以分辨是非。)
《中庸》(三十一.修身)溥博渊泉(10),而时出之(11)。溥博如天,渊泉如渊。见而民莫不敬(12),言而民莫不信,行而民莫不说(13)。(圣人道德广博深沉,随时表现于外。广阔的如同天空,深沉的如同潭水。他出现在民众面前,人们没有不敬重的;他说的话,人们没有不相信的;他的行为,人们没有不喜欢的。)
《中庸》(三十一.修身)是以声名洋溢乎中国,施及蛮貊(14)。舟车所至,人力所通,天之所覆,地之所载,日月所照,霜露所队(15),凡有血气者,莫不尊亲(16)。故曰配天(17)。(因此他的名声洋溢中原之地,传播到边远的少数民族地区。凡是车船能到达的地方,人力能通的地方,天所覆盖的地方,地所承载的地方,日月所照耀到的地方,霜露所降落的地方,凡是有血气的人,没有不尊敬他亲爱他,所以说,圣人的美德可以与天相匹配。)
《中庸》(三十一.修身)注释
(1)至圣:最高的圣人。
(2)聪明睿知:耳听敏锐叫聪,目视犀利叫明,思想敏捷叫睿,知识广博叫智。知,通“智”。朱熹认为是讲“生知之质”。
(3)临:居上而临下。
(4)宽裕温柔:广大宽舒,温和柔顺。这里是形容容仁。
(5)容:容纳,包容。
(6)发强刚毅:奋发强劲,刚健坚毅。这里是形容义。
(7)执:决断,固守。
(8)齐庄中正:整齐庄重,公平正值。这里是形容礼。
(9)文理密察:文章条理,周详明辨。这里是形容智。
(10)溥(pu):周遍。
(11)时出:随时发见于外。朱熹说:“言五者之德,充积于中,而以时发见于外也。”。
(12)见:通“现”,出现。
(13)说:通“悦”,喜悦。
(14)蛮貊(mo):南蛮北貊,古代两个边远少数民族的称呼。
(15)队:通“坠”,坠落。
(16)尊亲:尊敬亲爱。
(17)配天:与天相匹配。朱熹说:“言其德之所及,广大如天也。”
旁注
【朱熹旁注】
右第三十一章。(上面一段是第三十一章。)
《中庸》(三十一.修身)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