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世界之大,一言难以论概之,世事之多,一笔亦难尽胜之。然而,滴水可盛万物,可映万物,武汉的新型肺炎来势汹汹,照应着人世百态、 人事万象。
十一月,一切都似风平浪静。上班族日常来回奔波,学生族按时上下课堂,打工族依旧坚守着岗位……所有人都在为春节做最后的准备,为2020年的到来努力拼搏着。这一月没有什么大事发生,正如按自己轨道运行的行星,和平而安谧。似乎没有人会知道,这是“暴风雨之前的宁静”。
十二月,初现端倪。 武汉地区逐步出现寻常药物无法治愈的疾病,但数量同医院内所有的病人相比,只是冰山一角。少数的人也掀不起多大的波浪,于是,这片海仍在正常运行着,只不过鲜少有人注意到,这片海的深处有细小的支流试图汇集、涌动,健康的表象之下,潜藏了携带病毒的水流。
一月,暗潮汹涌。潜藏在水底的支流终于汇集起来,以扩大之势向四面八方传播,速度之快、规模之大,一度有人拿当年的非典与此相比。新型肺炎终于藏不住其野心,蔓延开来。
二月,遮不住的病毒同僚们逐渐扩大、爆发,从武汉到整个湖北、甚至于国外都出现了它漫游的踪迹,确诊人数、死亡人数的攀高让人们不得不重视,各地专家、院士奔赴前线,企图与病魔决一高下……
以上,便为新型肺炎逐步发展的部分“表象”。之所以称之为“表象”,是因为其只是新型肺炎发展前期略显粗糙的一个陈列,而透过这些表象,背后,一幕幕大戏正在不加排练地拉开。
仔细履履事件中出现的一些现象,便会发现不少有意思的点。首先是掀起热搜的武汉政府,可惜带有不少的负面信息。疫情发现的第一时间,正是严防严控的关键期,俗话说:“把一切不好的东西扼杀在摇篮之中”,可当地的第一举动不是及时想办法对抗病毒,竟是设法压制消息的传播,如此一来,消息确实压住了一段时间,可病毒却是与日俱增、日渐猖獗,直到再也掩盖不住,这才采取有效措施。在这一层面上,无可辩驳,武汉市政府的做法自私而不可依靠,无论出于什么样的目的,刻意隐瞒就是对人民的不负责任,知情权不能有效保障,人民利益就更难以落到实处。
“表面”的最后最终还是需要脚踏实地的解决措施。一月末,武汉正式“封城”。这一决定不算小,尤其是在春运时节,各地的同胞都想回家过个团圆年,而“封城”就意味着武汉同外界几乎断绝联系,甚至意味着武汉的在经济发展等方面同样面临着不小的挑战。经济、交通等多重挑战下依旧坚持封城,不得不说,这体现了一定的解决问题的决心与魄力。有了第一步的开拓,至少是有了态度的呈现,至少能表现出有关部门有在注意这件事,给大众一个交代。
凡事都有两面性,“封城”亦是如此。“封城”动作一出,有人便说“像是看到了现实版的《釜山行》,人性的罪恶展露无疑。”不错,二者在“封”字上确实有相似之处,也有不少人的确值得抨击,比如从武汉回家后隐瞒个人行踪的人群、明知患有新型肺炎还要四处跑丝毫不管他人安危的人群、趁着国难大发横财恶意涨价的部分商家,但是,这一事态的背后真的只有这些不堪吗?那些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医务人员呢?那些奔走于一线为我们提供最新近况的记者们呢?那些没日没夜地建造着“雷神山”“火神山”的工人们呢?负面内容我们要吸取经验、反思过错,但不代表就能对正面内容置之不理。“封城”是为了给予大家最好的隔离与保护,即使时间上可能晚了一点又或者有这样那样的不妥,但这些都已无法改变,在人心惶惶的时间,如果没有能力去做些什么、去改变些什么,那也不要纠住差错不放松。因为与其纠住不足而大做文章,倒不如多看看一线的战士们,就算不能资助点什么,也不要趁机兴风作乱。生而为人,还是要多看看美好的东西。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带来的确诊率和死亡率不断上升,靠后期救治终非最佳之策,预防才是王道。于是,不管是医生,还是主播,都尽力去宣传戴口罩的必要性,口罩也一度成为紧缺物资。口罩同志大概怎么也不会想到,有朝一日,自己会比猪肉还要受人待见,但造成口罩紧缺的原因仅仅是新型肺炎的缘故吗?不见得。供不应求时期恶意哄抬价格的商家、蓄意囤积口罩的不法人士,更有甚者,未经证实便四处宣扬“你的敌人日本美国赠予口罩,你的朋友……却关闭了大门,说明了什么”等反面言论虚假消息,几番操作对疫情有害无益,这些人、这些行为是出于什么目的呢?为了一己之力利、为了引人注目,便可将大局抛之脑后了吗?看着在医院受苦受累的同胞们,这些胡作非为人士的作为恐怕真的需要好好反思反思。医者仁心,医者,可以救好肉体,却难以医治人心,在这危险时刻,若是无事,不如安坐于家中读几本书,书香之气沁入魂,还可避免卷入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
新型肺炎还在继续,饱受折磨的一线全体人员还在努力奋斗着,小小肺炎蕴藏着人世百态,三两字的言说也道不尽真伪善恶,希望此次疫情能触及到多数人的灵魂,是非对错,能有清醒而正确的认知。
2018级传媒新三朱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