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铺—庖丁解牛—宇宙之道

作者: 白行 | 来源:发表于2020-05-19 18:41 被阅读0次

《道德经》作为国学经典,同时也是世界哲学经典,其相对其他经典在感悟世界本质上更加彻底,也因为它的古文“言不尽”的特点,给人以无限遐想的空间。

虽然《道德经》在结构上分为道和德两部分,但是整个81章之间的内容还是很杂乱的,这可能跟它的“访谈录”性质有关。

这样杂乱的顺序我在去年的时候就已经感觉到,昨天简书友友“巧说诗语”让我给她推荐几本哲学书,其中就包括这本。今天我要将本书如庖丁解牛一样将这本书彻底解剖,然后按照不同的口味重新组合。我大概分成了四部分:宇宙之道、道下的世间象及“德”、为人之道、君臣之道。

特别提示:下文部分在正文、注释、翻译皆为网上下载资料,而关于四种道的解读为我本人想法。

宇宙之道:

道是不可说清的,我们描述它的时候是以实有的角度进行描述的,而它却为虚无。它是先于一切存在的,对比康德的理论可以说成物自体是创造现象、先于现象的。道是宇宙的母体连绵的、不可知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为无,无生一,一生的二为阴阳,可以把阴阳看成男女,三可以看成出生的孩子。所谓的“以万物为刍狗”,不是指道的无情,而指道不是随着主体而动,只是作为客观的存在着。

1、【老子·第一章】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1]。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注释】:

[1]通常译为"可以说出来的道,就不是永恒不变的道",强调道是不可言说的。但这样的翻译,等于一开始就剥夺了老子言说真道的可能性和可靠性。其实"常"字在《老子》中多为"通常"之意。另一方面,"道"字,到老子之时,已经用得很泛:有"道路"之意,如《易经》"履道坦坦,幽人贞吉";有"王道"之意,如《尚书》"无有作好,遵王之道" ;有"方法"之意,如《尚书》"我道惟宁王德延";又有"言说"之意,如《诗经》"中 之言,不可道也"。《尚书序》(相传为孔子所作)说:"伏牺、神农、黄帝之书,谓之三坟,言大道也。少昊、颛乙、高辛、唐、虞之书,谓之五典,言常道也"。这里用了"常道"一词,指一般的道理。又有冯友兰先生考证说,古时所谓道,均为人道,到了老子才赋与道形而上学的意义。可见,老子要宣示上天大道,必须一开始就澄清概念,强调他下面要讲的道,绝非人们一般常指的道,不是一般的道理,即非"常道",而是……是什么呢?就要听老子娓娓道来了。

【翻译】:

道可以说,但不是通常所说的道。名可以起,但不是通常所起的名。

可以说他是无,因为他在天地创始之前;也可以说他是有,因为他是万物的母亲。

所以,从虚无的角度,可以揣摩他的奥妙。从实有的角度,可以看到他的踪迹。

实有与虚无只是说法不同,两者实际上同出一源。这种同一,就叫做玄秘。玄秘而又玄秘啊!宇宙间万般奥妙的源头。

2、【老子·第四章】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1]。

【注释】:

[1]很多人用"吾不知其谁之子,象帝之先"一句,证明老子用"道"来否定上帝,破了古代的宗教迷信。这种解释不确切。这句话里的"帝",显然并不是今日所言上帝。有人说老子原文的"象帝"就是上帝,这是不对的。"象"就是象,是"形象"的意思,不是"上" 的借用。因为老子常将"上"字用于"上天、上德、上士"等等,显然老子并非不懂"上" 字的用法,也并非不能使用"上帝"一词。老子不用"上帝"一词,显然是因为这个"帝" 不是至高无上的,不配使用"上"字作定语。因为唯有老子的"道",才与今日所言"上帝 "之无限、永恒、自在的内涵相一致。详见本书第一章第二节之五"《老子》中的神与帝" 。

【翻译】:

道,空虚无形,其大能却无穷无尽,渊远深奥啊,像是万物的祖宗。放弃自以为是的锐气,摆脱纷纭万象的迷惑,和于你生命的光中,认同你尘土的本相,你 便能在幽幽之中,看到他那似有似无的存在。我不知道有谁产生他,他先于一切有形之帝。

3、【老子·第六章】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翻译】:

幽悠无形之神,永生不死,是宇宙最深远的母体。这个母体的门户,便是天地的根源。冥冥之中,似非而是,延绵不绝,用之不尽。

4、【老子·第二十五章】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翻译】:

在产生天地之前,有一个混然一体的存在。寂静啊,空虚啊!独立自在,永不改变。普天运行,永不疲倦。称得上是天地万物的母亲。我不知道他的名字,姑且写作"道",勉强起个名字叫"大"。大,便无限飞逝,飞逝而致远,至远而回返。

所以道为大,天为大,地为大,人也为大。宇宙中四个为大的,人是其中之一。

然而人要以地为法度,地以天为法度,天以道为法度,道以他自身为法度。

5、【老子·第四十二章】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1]。

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2]。

人之所恶,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为称。

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

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

【注释】:

[1]后人的解释要么依据唯物辩证法,要么依据阴阳学说,均非老子本意,在《老子》其他任何一章中也找不到任何一节来证明。庄子对此早有精妙的解释,在老子通篇中都可以找到佐证。庄子说:"既然是`一'了,还有什么好说的呢?然而,既然称之为`一'了,岂不是已经说出口了吗?这个`一',与我们对它的言说,就是`二'了。`二',再加上`一'原本的存在,就是`三'。所以从无到有,到`三'为止(《大宗师》)"。庄子所说的三个"一",很绕口,其实就是"道的表像、道的名份、道的实在"这三者。此处译文即根据庄子,以道解道。王弼亦明显参考了庄子。道的名、实、像及其三者的关系,在《老子》一、四、六、九、十四、二十一 、二十五、三十二、四十一和四十二章等,都有论及。详见第一部二章一节之三"辨析一二三",五章三节之二"名实像、三合一"、之三"老子谈名实像"。

[2]道是「其上不 、其下不昧」的纯粹光明,是「一」。万物却有向光与背光的两面,故曰「抱阳而负阴」。向道与背道这两面相互激荡,靠「气」(灵?)而平和。

【翻译】:

道先于万物而自在,这是他的实在,称为一。道被言说为道,这是他的名份,称为 二。道的实在,能被言说为道的名份,是因为他有表象,称为三。三而一的道生养了万 物。

万物都有背道之阴和向道之阳,两者相互激荡以求平和。

人们所厌恶的,不就是孤、寡、不善吗?王公却用这些字眼儿自称。

所以,有时求益反而受损,有时求损反而获益。

先人教我的,我也用来教你们:自恃其强、偏行己路的人绝没有好下场。这句话,就作为 教训的开始。

6、【老子·第五章】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

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翻译】:

天地不理会世上所谓的仁义,在其看来,万物是祭神用的稻草狗。圣人也不理会世 上所谓的仁义,在他眼里,百姓是祭神用的稻草狗。

天地之间,不正像一个冶炼的风箱吗?虚静而不穷尽,越动而风越多。

话多有失,辞不达意,还是适可而止为妙。

相关文章

  • 肉铺—庖丁解牛—宇宙之道

    《道德经》作为国学经典,同时也是世界哲学经典,其相对其他经典在感悟世界本质上更加彻底,也因为它的古文“言不尽”的特...

  • 庖丁解牛

    庖丁解牛,不只是养生之道,更是养生主之道。 生者何也?吾之形体。 生主何也?吾之精神。 形而上者谓之道(生主), ...

  • 总结

    庖丁解牛,描述的是一个叫丁的厨师给梁惠王剖全牛,而梁惠王从中感悟了养生之道的故事。庖丁解牛,可以看成干货满满的技术...

  • 肉铺

    一 赵家所有的人的尸体都摆在庭院里,全家大小三十四口,整整齐齐。 成化十三年,赵家一夜之间被灭门,这件案子惊动了整...

  • 肉铺

    桂湖街的菜市场门口,新开了一家肉铺。店面不大,一张案台放下之后, 只留下一个侧身通过的入口。 店主是个女的,...

  • 2021-07-20

    天之道 “天之道,其犹张弓与?”宇宙的法则“天之道”,如...

  • 宇宙之道

    宇宙真的浩瀚无比,我们居住的地球相对宇宙来说相当于一粒沙这渺小,这是旅行者一号在177亿公里外回头拍摄...

  • 肉铺—庖丁解牛—道下的世间象及“德”

    今天想了想整理《道德经》的目的还是为了让每一位初学者更快的理解其内容,准备把这四部分都改成可以转载的,供大家学习。...

  • 孙家肉铺

    孙家肉铺。天津卫有很多肉铺,卖鱼肉的、羊肉的、猪肉的……有一家卖鱼肉的肉铺叫孙家肉铺特有名儿。这有名在哪里呢?他家...

  • 肉铺西施

    清晨去跑步,路遇在菜市场经常去她家买大排的阿姨。估计她那会赶早去守摊,神情恍惚,脚步匆忙。我停下来跟她打了个招呼“...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肉铺—庖丁解牛—宇宙之道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aqio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