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欲并吞吴、魏,再兴汉室,以报刘备托孤之重。然而在此之前,他需要先平定蛮方,以绝后患。此事虽小,关系重大。
蛮王孟获勾结建宁太守一起造反,此次蛮兵十万犯境侵掠,诸葛亮决意亲率大军征讨。然而平定蛮方,却不可光靠蛮力,要收服而非征服,这是诸葛亮心中认定的长久之计。诸葛亮小施计谋先搞定了自家造反的人,接下来就开始专心对付孟获。
没过多久,诸葛亮第一次生擒孟获。诸葛亮问孟获是否服气,孟获答:山僻路狭,误曹汝手,如何肯服!于是诸葛亮决定好酒好马放他回去,孟获约好了再战!
诸葛设计断孟获粮道,再和上次收服的两名洞主里应外合。果不其然,诸葛亮又一次轻松地抓到了孟获。孟获说:此非汝之能也,乃吾手下之人自相残害,以致如此。如何肯服!既然不服,诸葛亮仍是放他回去。孟获满口答应,下次还被捉到,那就立马降服。
第三次,孟获选择主动出击,他让弟弟带上随从百人运送金银珠宝给诸葛亮,假意顺从。他也给诸葛亮来个里应外合。诸葛看破计谋,下药设宴将他们一一醉倒。孟获毫无内应,反是送上门来被生擒。孟获曰:此乃吾弟贪口腹之故,误中汝毒,因此失了大事。吾若自来,弟以兵应之,必然成功。此乃天败,非吾之不能也,如何肯服!诸葛笑了,仍是放他回去,孟获满口答应下次再被擒,一定死心塌地降服。
就这样,一次又一次,孟获不断升级战斗难度,诸葛亮不断攻克困难拿下对方。而孟获每一次败下阵来,都有一百张嘴一百个理由,将失败归咎于外部环境,不肯真心投降。
诸葛一次次放他回去,只为换来他的一句真降。七擒七纵,仁之义尽,诸葛亮派人为他传话:丞相面羞,不欲与公相见。特令我来放公回去,再招人马来决胜负。七次擒拿孟获,孟获若仍是不服,诸葛亮还放他继续来战。连诸葛都觉得羞见孟获了。孟获想想,都不好意思了。
最终,孟获服了诸葛亮,答应真心归顺不再造反。诸葛亮仍命孟获为洞主,后班师回蜀,并不留置任何官吏守此地,将蛮地完全信任并交付孟获领导。自此蛮方永久平定。
诸葛亮足智多谋,甚至有人说他在三国中是如同神一般的存在。他的深谋远虑,他的宽容忍耐,他的恭敬谦逊,非常人所能及也。诸葛亮七擒七纵孟获,为后人所津津乐道。诸葛亮为何能够如此这般宽容忍耐?换作谁,能给孟获三次机会就了不得了。
诸葛亮的宽容当然是有原因的,诸葛亮的忍耐也是有目标的。诸葛亮是不断在给孟获机会,何尝不是努力在给自己机会。如果轻易放弃孟获,就等同于在自己后方留着一个定时炸弹。诸葛非要让孟获心服口服,就必须无限包容他,和他真的建立感情,才能真的达到统一的目标。
当然,有原因有目标就一定能够达成心愿吗?能够看清本质的人本就少之又少,而在看清本质后还能甘心隐忍的人就属凤毛麟角了。这是诸葛亮了不起的地方。他就是妥妥地看清本质,忍辱负重,心胸宽广,抓大放小。
想要达成目标,过程中除了勤奋努力、聪明变通,还要忍得、屈得。诸葛亮想要成功尚且如此不易而如此坚持,更何况平凡如你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