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一个月内,我都在寻找我“丢失”的一本书,我在任何一个我出现过的地方“认真”地寻找。我以为它的书皮是红色的,所以书脊也是红色的。曾一度认为我把它弄丢了,但实际上它就在那里,不曾去过其他地方,只是我没有看见它而已。这就是惯性思维。
百度词条上这样解释——思维定势(Thinking Set),也称“惯性思维” ,是由先前的活动而造成的一种对活动的特殊的心理准备状态,或活动的倾向性。在环境不变的条件下,定势使人能够应用已掌握的方法迅速解决问题。而在情境发生变化时,它则会妨碍人采用新的方法。消极的思维定势是束缚创造性思维的枷锁。
所以,惯性思维有时真的会给我们生命的状态带来极大不便。
人到三十,带娃几年,越发感觉到作为家长责任重大,我们不仅仅把小生命带到这个世界上,还要为他的人生道路做铺垫,也是为自己将来的生活做规划。
每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是人生幸福、道路顺畅,但有时总是事与愿违。
我看过有很多家长,在孩子三四岁的时候就报名各种兴趣班,少的都一两个,多则不限,书法、绘画、钢琴、舞蹈、口才、英语、大语文……小小的娃就要像赶场子一样,奔走于各个兴趣班之间。而且这样的父母大多都很焦虑,经常会说:你看人家……
上了中学开始,就别想什么玩一玩了,各种辅导班铺天盖地。从早上七点一直到晚上十一点,时间被安排的满满当当。原因只有一个——父母要求孩子要好好学习!而这些父母的思维就是,只有考上好大学,才能有好工作,才能有好生活。
这也是惯性思维惹的祸!谁说只有上好大学才能有工作,上专科院校的学生照样可以有好工作,就看你有没有能力。谁说只有有好工作才能有好生活,没有所谓好工作的人们,照样可以有幸福的生活,就在于你自己的心态。
每个孩子生来都有自己的天赋,也许并不是像父母们想像的那样有“领导天赋”“音乐天赋”等等,或许仅仅是有耐心、能坚持。但家长们的通常做法总是会将这仅有的天赋一点一点消磨掉,逼着孩子做很多不喜欢做的事,还美其名曰“为你好”,有时还会抱怨“我为你付出这么多,你怎么这么不争气”。因为你的付出并不是孩子成长所需要的!
而如果孩子在某些方面有天赋,这时还需要家长朋友们再坚持一下。而有没有天赋这一点,还真得看孩子的表现。
说这么多,就是提醒父母们,不要用咱们的“惯性思维”再坑害下一代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