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的小梁神秘地和我说他班上有同学打架。
“老师知道了吗?”我吃惊地问。
“老师后来知道,不过打人的同学不承认他有打人。”小梁有些不忿地说道,“被打到太阳穴的同学哭了。”
“这不得了哦!被打的同学肯定很伤心。”我回应道。
“是的,不过我去安慰了他。”小梁
“你是个善良且富有同情心的孩子哦,这种品质太有优秀了,不是一般人能够拥有的。”我握着他的小手,很认真地对他说,“被打的同学会因为你的安慰而不会感到那么的伤心。”
他呵呵地笑了一下,露出两颗小白兔式可爱的门牙,然后开始写作业。
一开始小梁和我讲述同学被打的事情时,我不太在意,只是做了简单的共情反应。因为小朋友在学校吵吵架,打打架很正常。有人就有“江湖”,即使在小朋友的群体中,在老师和家长忽视的角落里,依然存在着这条规律。
谁知道紧接着小梁同学说他主动去安慰同学,这完全超出我的意料。像这种和自己无关的事情,很多孩子都会总结出经验。例如,不要打架,不要和调皮的孩子玩,被打了要及时告诉老师和爸爸妈妈,而可爱的小梁同学采取了一个实际的行动去安慰弱小。这种品质,应该给予强化。
刹那间,我赶紧调整思路,做出了新的回应,强化了他行为背后的品质。
看到小梁露出被赞许后露出会心的笑容,我希望这种正向的鼓励,能强化孩子的同理心,从而能更好地理解父母、理解他人、理解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