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2冉求曰:“非不说子之道,力不足也。”子曰:“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女画。”
译意:
冉求说:“我不是不喜欢老师您所讲的学说,而是我的能力不够呀。”孔子说:“能力不够的人是到半路才停下来,而你却画地为牢,不肯前进。”
本篇字面意思就是冉求在学习过程中产生了畏难心理,自我开解说是因为自身的能力不足。孔子一针见血地指出,哪里是你没有能力啊,如果是你尽力去做了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也是尽自己最大的力量了。而你现在是自己画地为牢,把自己禁锢在自己的恐惧害怕上,连尝试一下都不肯,怎么能叫做能力不足呢?
中道而废,最起码我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去做了,即使没有结果,努力了就没有遗憾。这就比听说失败的风险很大,从而连尝试也不敢尝试就退缩有力量的多。
做人还是要敢做敢为,努力拼搏过就会有收获,哪怕是些失败的经历也是为以后的成功积累经验。而一味地执着于过程的艰难,结果的不确定,只会给自己增加人为的困难,把自己束缚在自造的牢笼里。
孔子对学生的情况还是很清楚明白的,对他们的优缺点了如指掌,在适当的时候总是能给予一定的提醒与警戒,好的老师不就是一边鼓励一边鞭策吗?
不知道这话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如果不是针对学业,而是对这个人而言,就有了另一番意义。
冉求是个各方面能力都不错的人,也被当时把持朝政的季氏所重用。而在这些过程中,有许多问题不能也孔子保持一致,如公西华出使时,给公西华的母亲超常归的补助,在季氏越礼去泰山祭祀时不去劝阻,等等,使得孔子对他这些行为很是不满。
冉求对此的解释是没有能力去劝阻,孔子很是失望,孟子曾解说这一行为,“不为不能之辩,非不能也,实不为也。”“不能”,是客观上做不到,如“挟太山以超北海,”夹着泰山去跳过北海,这就是人力所不及,是实实在在的做不到。而如果是“为长者折枝”,为老年人折一根树枝,还是说做不到,那就是推脱之辞,就是“不为”了。
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为自己找着各种借口,约好的时间迟到了我们怪责交通的拥堵;考试没考好,原因是这次题目出的太难;想要做一件事情,左思右想,感觉不会有太满意的结果,就直接放弃了,说自己笨做了也是白做。其实都是为自己的停步不前找理由而已,为自己的懒惰找借口让自己的心理舒服一点。
钱穆注解:*孔子之道高且远,颜渊亦有“末由也已”之叹,然叹于既竭吾才之后。孔子犹曰:“吾见其进,未见其止。”又曰:“求也退,故进之。”是冉、颜之相异,正在一进一退之间。孔子曰:“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此即孟子不为、不能之辨。学者其细思之。”
大概是说颜渊是个比较直的人,一往无前,是直奔着自己的目标而去的。冉求则不然,就如同在季氏的这些政事里,只有他站在这个高位上,他才能够做更多的事,所以有时候他也会违心地做一些不很合适的事,但最终他也是在进步的过程中,在达成自己目的的路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