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4149581/16f8215d0340bc61.jpg)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后记
《走一步,再走一步》是第三单元的一篇自读文章,课后的阅读提示有明显的阅读目标。所以,打算在本课的学习中,将自读进行到底。根据教学用书上的时间安排,本篇课文用时一课时,但考虑学生的学习能力,还是预计用两课时来完成学习任务。打算第一课时,主要进行复述,把握人物心理描写,学习作者多手段描写心理的方法。第二课时,深入品析作品内涵,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探讨人生启示。
总体预设,就是根据自读课文要求,让学生以自主学习为主,运用前面两篇讲读课文中所学习到的阅读方法,如一句话概括文章内容。通过勾画标志故事情节发展的语句来理清文章思路,落实圈点批注,培养学生阅读理解浅忆叙事类文章的能力,用任务驱动推进学生学习进程。
没想到,学校突然发出通知,要求高级教师必须在周五的例会上上一节20分钟的展示课。心里有些烦躁,本打算选一首诗讲一讲,后来又觉得太刻意不是我的风格,刚好周五学完《植树的牧羊人》,那就下午再学《走一步再走一步》。
二十分钟,上哪个部分好。思来想去,最终决定进行心理描写分析。因此,只好将一节课拆开,领着学生在早读课上,将前半节课的复述先进行一步。其余一半,留在下午学习。早读上课,效果很不理想。学生进入不了状态,口语表达明显不够流畅,复述课文内容嗯啊之类的话巴特别多。有预感,这篇文章的学习,效果会很不理想。
下午四点二十,带着八班的二十七个走读生在阶梯教室,给全校一百多老师展示了半节语文课。
一句话概括文章内容后,引导学生将目光聚焦到课文旁批上,从中找出有关“心理描写”的句子,梳理“我”的心理发展。这个环节,原本打算先引导学生找出直接描写心理的词句,然后再找出间接描写心理的句子。也许是因为教室特殊,也许是因为听课的人太多,总之,课堂上不少学生不按我的提问动嘴,最后只好将两者裹到一起交流。这样,教学过程就显得有些冗长。
夸张的是,明明看着台下校长的脸色,心理有些不适。而我却不知随机应变结束课堂,反而一点一点把预设内容全部完成。结果,不出意外的超时了。
后来,自己进行反思时,才意识到我的思维僵化的有多可怕。也才真正意识到,为什么干了几十年都不得领导喜欢。“不打勤,不打懒,专打那个不长眼”说的就是我吧!
心理有些惭愧,有些羞耻。缺乏处理突发事件的机智,大脑死板,思维僵化的我,怎么配站在讲台上呢?
而且,因为八班只有二十七个走读生上了第一课时的后半截,十七个住校生还没学习,弄的我有些杂乱。心中积聚了太多的不适,导致后来再给七班学生学习这一课时,心里总有些不得劲。很明显,自己就是一个习惯按部就班的死脑筋。这样的我,不被社会淘汰又该淘汰谁呢?
一篇很有价值的佳作,被我的僵化思维,机智不足肢解的七零八落。本学期最糟糕最失败的一节课,就在这《走一步再走一步》中。这样的我,还有救吗?
![](https://img.haomeiwen.com/i14149581/494a63dd74864fb2.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