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字13
父子恩,夫妇从,兄则友,弟则恭。
长幼序,友与朋,君则敬,臣则忠。
此十义,人所同。
【解析】父子间要注重相互的恩情,夫妻间要和顺,哥哥对弟弟要友爱,弟弟对哥哥则要尊敬。兄弟姐妹都是如此。
长辈和晚辈交往要注意长幼尊卑次序;朋友间应该守信用、讲义气。君主尊重臣子,臣子对君主忠诚。
以上提到的十义:父慈、子孝、夫和、妻顺、兄友、弟恭、朋信、友义、君敬、臣忠,这是古代就开始倡导的伦理关系和行为准则,人人都应遵守。
【启示】庭成员之间要礼貌相待,和睦相处,这才是幸福的家庭。长幼有序、朋友之间讲信用。中国自古称为礼义之邦,象“桃园三结义”,至今的佳话。
每个人都是社会中的人,有着各种家庭、社会关系。古人提出“十义”,虽然如今已有很多变迁,但关乎家庭和人与人的关系,仍是处理各种相互关系的基本准则,乃至今天这些准则仍是维持社会安宁、推动社会发展的保证。

三字经14
凡训蒙,需讲究,详训诂,明句读。
为学者,必有初,小学终,至四书。
论语者,二十篇,群弟子,记善言。
【解析】凡是对儿童进行启蒙教育,必须给他讲解意思道理,考究事实,把每个字都讲清楚,说明哪里应该停顿断句。
每一个刚开始学习的孩子,都要有一个良好的开端,首先学习宋朝朱熹编写的《小学》,然后再学习《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这“四书”。
《论语》这本书共有二十篇。是孔子的弟子们,以及再传弟子们,记载的有关孔子言论是一部书。
【启示】学习从来都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打好基础,不断累积和精深学习,学习经典,掌握源头知识,取精华,辩证学习。
【延伸】
训蒙:即启蒙,对儿童进行启蒙教育。
训诂:用当代话解释古书中词句的意义。
句读:古代称文辞停顿的地方为句或读。
群弟子:指孔子的学生们。
善言:有教育意义的言论。

三字经15
孟子者,七篇止,讲道德,说仁义。
作中庸,子思笔,中不偏,庸不易。
作大学,乃曾子,自修齐,至平治。
【解析】《孟子》这本书是孟轲所作,共分七篇。内容也是有关品行修养、发扬道德仁义等优良德行的言论。
《中庸》书名,子思著。子思,孔子之孙,孔鲤之子。学于曾子,作《中庸》一书,授予孟子。该书共33篇,总计3568个字。中是守于正道,没有过与不足;庸是依着正道做人做事,永不改变。
《大学》这本书的是曾参,他提出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主张。
中:不偏不倚。 偏:偏差。
庸:平常,指中和常行之道。 易:改变。
【启示】孟子,名轲,尊称孟子,也是我国古代的大思想家、儒家思想的代表。是孔子的三传弟子,也同样讲仁义道德。
子思是孔子的孙子,《中庸》的作者。《中庸》是关于人生哲学的一本书,它对中国人的人生观影响很大。
曾子是孔子的弟子,名曾参。《大学》是四书中的一部书,和中庸一样,也是一部修养性的书。

三字经16
孝经通,四书熟,如六经,始可读。
诗书易,礼春秋,号六经,当讲求。
有连山,有归藏,有周易,三易详。
有典谟,有训诰,有誓命,书之奥。
【解析】 读通了《孝经》,再熟读“四书”,才可以去读六经。
《诗经》、《尚书》、《周易》、《礼记》、《春秋》,再加上《乐经》称六经,这是中国古代儒家的重要经典,应当仔细阅读。
《连山》、《归藏》、《周易》,合称“三易”,详细讲述了易学得道理
《尚书》中有典、谟、训、诰、誓、命等文体,是一部义理深奥的书。
“三易”是用“卦”的形式来说明宇宙间万事万物循环变化的道理的书籍。
【延伸】中国的古代文化博大精深,世界上有许多国家的学者,从事着这方面的研究和探索。做为中国人,我们更需尊重传统传承,并能很好学习,辩证地继承发扬。

三字经17
我周公,作周礼,
著六官,存治体。
大小戴,注礼记,
述圣言,礼乐备。
【解析】 圣贤周公著作了《周礼》,其中记载着当时六宫的官制以及国家的政治制度。
戴德和戴圣编注《礼记》一书,记述了圣人的言论,并详细记载了礼乐制度。
备:齐全。
【延伸】周公是周文王的四子,在周文王的所有儿子中最有才干,也最有仁慈之心。武王死后,由周公帮助成王辅佐朝政,由于他的贤德,把国家治理得十分富强。
中国传统的礼义道德,其中很大部分到今天仍是有益的,我们要从这些有益的成分中吸取营养、身体力行。
大小戴:指西汉经学家戴德和他的侄戴圣。
戴德选取古代各种有关礼仪的论著编成《大戴礼记》八十五篇,后戴圣加以删减,编成《小戴礼记》四十九篇,即《礼记》。

三字经18 诗经/春秋/三传
曰国风,曰雅颂,号四诗,当讽咏。
诗既亡,春秋作,寓褒贬,别善恶。
三传者,有公羊,有左氏,有榖梁。
【解析】《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分为《国风》《大雅》《小雅》《颂》,合称为“四诗”,值得我们去认真吟诵。
随着周朝衰落,诗经也被遗忘冷落,于是孔子修订了《春秋》,在这本书中隐含着对现实政治的褒贬以及对各国善恶行为的分辩。
三传就是鲁国人公羊高所著的《公羊传》,鲁国人左丘明所著的《左传》和汉朝人榖梁赤所著的《榖梁传》,它们都是解释《春秋》的书。
【延伸】《诗经》是我国最古老的一本诗集,共汇集了周代诗歌305篇,所包含的题材非常广泛,有的反映复杂的社会形态,有的反映人民的生活状况及一般百姓的思想和感情等。
我们读《春秋》,除了能够了解当时一般政治和人民生活情况,更重要的是累积前人的经验,成为自己做人处事的借鉴。这本书里有著名的“
春秋五霸” ,这些诸侯国彼此争名夺利,战争不断,《春秋》这本书,就是针对他们来做评论的。
《春秋》是鲁国的史书,内容十分精采,但文字记事都非常简洁。加之年代久远。所以必须详读三传,才能研读明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