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年代吃喝之风,发展成了时尚,是富有、潇洒、仗义、活得有模有样的象征。人们为了追逐时尚不甘落后,想法子上馆子,进排档相互请吃,商家的服务花样也不断创新,菜肴味道日趋美化,绞尽脑汁玩弄着贪吃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
本来不随黄叶舞秋风的我,有次被痴心兄弟强邀参加一个宵夜,在山城盛名的罗师傅喝螺大排档,此处大小雅座20来间,客人满满,宣嚣非凡,杯盘叮当,灯红酒绿。每张席上都有1到2大碗的田螺,客人们争相而食,有的用竹签戳,有的用筷子送进口里“嘘”的一响,肉壳分离,动作洒脱,嚼得津津津有味。我们点的田螺刚上桌,因为好奇我抢先夹了一个放在嘴里,细细的品味,辣辣的咸咸的麻麻的加上特佐的香气,不由得啊了一声,太有味了,再喝进一口啤酒更是飘 如仙了,这么好的美味,我这才晓得,恨之晚矣!
迟迟才离席,回到家中即使是洗澡或在织牌可内心还在回味那喝螺排档。
过了两天,我迫不及待地把家人请到那猛呷一顿,之后就隔三差五请朋友、同学、同事、亲戚去喝螺。喝个够了还要包装一大碗回家,完了又去排档。只要有邀从不推却,这样没完没了地象飞蛾扑火。
在乡政府时,农村天地广阔食源充分,我又是班子成员,还有些权力,哪里有美味佳肴、环保土货总会闻到气味。我出门买菜总喜欢鳙鱼,其头部是我的最爱,特别是那胶状乳汁味道难以形容,我非常珍惜它,舔碗方休,落之必拾。去酒店点的是鳙鱼,被人宴请建议有鳙鱼,偏爱鳙鱼的我已名声在外。有一次金星村支书刘石勇特邀我说家里干塘,我喜出望外徒步而至,饱餐一顿后又携3个大鳙鱼,到了家里猫似的跳跃,在厨房里忙碌起来,3个鱼头一锅炖了,心想今晚能倒馋,结果所剩无几。满足的快感浑身回荡。
喝螺和鳙鱼是我生活中的嗜好,难以分割,也是我幸福所在。
6年后,我调巡田乡任乡长、书记期间,开始右脚膝关节肿痛,住了半个月院,出院不久右手腕关节疼痛红肿,在乡医院打封闭,可还是呷我的偏爱,呷了就痛,痛就打点滴,拔了针就下乡,人说我带病坚持工作,多么勤政,我听了不好意思。呷没有停止,疼痛在加剧,右脚大足趾一夜之间红肿得发亮,一个小疔点处象是插入绣花针随着血管的跳动戳着肉,寸步难行,夜不能寐。不得已,第二天在同事的帮助下住进了医院,进行了多种检验,才诊断为痛风病。点滴了激素,服用了秋水仙碱,1一两天肿消痛去。这样反复用同样的药治疗同样的痛连续了8个春秋,在痛苦中度过了8个灰色的岁月,倍受摧残,消瘦了10来斤,有时妻子或同事背我上下楼,差点加入了残疾人行业。
2016年6月右手腕关节肿痛连同手掌手指肿厚了一倍,同时有3种痛感争相强烈,在人民医院住院6天毫无作用且质疑为骨癌,医嘱我去上级医院,庆幸的是我有个好心态,在妻子和亲戚的搀扶下平稳的去了湘雅附二,免疫科专家陈进伟为我接诊,定论为典型的严重痛风病,又住了9天院,在专家们因人因病精心施治下该病才完好如初。清晨自己可以从20楼下到地面沐浴阳光,看到了万丈晨曦,笑容又爬上了土色的脸膛。
出院前专家再三叮嘱我,犹是春风化雨,这痛风病痛起来要人命,要想寿命长一是绝对禁酒二是绝对禁海鲜三要多喝水。生命只有一次,要珍惜要活出质量。回家坚持服用半年的非布司他等药物,靠药物将你身上多年沉积下来的嘌呤运化排泄出来,让尿酸降至健康指数。我带着半年的药物和专家陈进伟自選的一本巜痛风病的形成与治疗》的书。欣然离开了不能重来的医院。
从书中进一步领悟到痛风的形成,是由当天所摄入的食物含嘌呤的量和机体对多余嘌呤的排泄能力来定,如果不能正常排出,体内多余嘌呤就沉积在关节、毛细血管,尿酸指数越高说明沉积越严重。而且喝螺和鳙鱼的嘌呤含量是100k肉质含150mk,在食物含嘌呤排列中居高类中档,因此可以说我那是在吃田螺和鳙鱼,分明是在吃嘌呤,8年的无知一直在无情地自我残害。
现在的我已挣脱了痛风的魔掌,悠然自在。
一句如雷贯耳的醒世之言经此又得到了进一步验证,“病从口入”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