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老师,批改真如探索一场未知。看到孩子们写的五花八门的卷子,实在哭笑不得,也不枉孩子们的一些想法:是一样的,却又不是一样的。
四年级学语文的时候,经常会积累四字词语,不少也不是成语,主要为了写作文能有一些有分量的词,例如:精美别致,婉转动听,晶莹闪亮。有天在写作业的时候,要给“极其重大”做一个解释。孩子们捧着大字典,一次又一次地翻阅,最后脸红脖子粗地对我说:老师!要么能查到“极其”,要么能查到“重大”,就是没有“极其重大”这个词语!
当时的我差点没笑昏过去!平静之后,看着孩子们大眼瞪小眼的神情,我认认真真地对他们说:“极其”能理解吗?“重大”也能理解吗?
他们都认真点点头。
那连起来不就是一句话了吗?形容事情非常重要的意思呀!所有人恍然大悟的样子,我深深地觉得,自己一定是把课教的太死板,才导致他们这样理解问题,要不,为什么从小我们先学笔划,再学笔顺,最后就可以一个字一个字连起来写呢?物件是内容的组成啊,并不是孤零零站在那里的。
高中的时候,也有一件事让我们的历史老师非常哭笑不得。
当时经常会用一个词语表达思想感情,最早是从屈原那里学来的,是“悲愤”。学习近代史的时候,有不少激进革命者都是悲愤的,最后也基本都是壮烈牺牲。当时很多同学比较疑惑,悲愤在哪里?具体体现和做法并不是理解得十分透彻。当时历史老师用了一节课的时间,用李鸿章来举例,把他悲伤的事情都列举出来,为什么愤怒的也都写了一黑板。听完之后,我心里有个疑问:悲愤在哪里?
我前桌是个心直口快的人,直接站起来问:老师,你还没有说悲愤!你只说了悲伤和愤怒!
历史老师愣愣地站了一会,看到台下还有不少这样一脸不解的同学们,深深地呼吸了一会,大喊一声:悲愤不就是把这两个词合并了吗?!跟你们数学学的合并同类项不是一回事吗?3x+4x,就和7y不一样了?明智,意思是聪明智慧,这还不是一个意思了?
老师一语道破,我们也就明白了这个“悲愤”的来头,也成为了文科班的笑料,分开和合并,真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