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盘是心智模式升级的必经之路。但是,法无定法,每个人有每个人的复盘方式,我喜欢用的复盘方式有四步,分别是回顾目标,评估结果,分析原因,总结经验。
下面我用最近经历的一件事,用四步复盘大法,做个复盘。
我之前参加了社群赋能实战课学习,就此回顾,做个简单复盘:
一、回顾目标。
当时的目标是:掌握社群运营技能,寻找合适的合作伙伴。重新回顾一下,
首先,当时的目标是不够精确的,比如掌握社群运营技能的掌握,是没有标准的。
什么样算是掌握了?了解、知道有那些技能就好了,还是要会非常熟练的运用,并且经过实际的操盘检验才算是掌握呢?
其次,因为当时没有执行标准,所以事后的目标损耗很严重,又因为其他事项和时间所限,以至于对此目标听之任之,没有跟踪和调整。
再说另外一个寻找合作伙伴的目标,也犯了同样的错误。
因为当时并没有把合作的项目理的特别清,虽然也物色了非常好的合作伙伴,大家也当场达成了初步的合作意向,也完成了一个非常漂亮的临时合作。但是,对于未来,每个人心理都没有相对明确的合作项目和方案。
二、结果评估。
如果进行评估的话,我给第1个目标打60分吧,给第2个目标可以打70分。
因为课程结束就运用课程的技能,建了群做了分享,实践了整个流程,还有了在这个方面可以互相交流探讨的朋友。
和满分相差挺多的,差距就在于没有标准也没有复盘,如果想要做出调整和提升的话。
首先要在目标和标准的明确及清晰上下功夫,细化到可清楚执行的小步骤,一步一步去执行。
其次要及时复盘和调整。
三、分析原因。
综上,分析本次技能课未曾达标的问题,主要是事前目标和标准模糊,没有制定清晰明确可量化可检查有期限的学习目标,也没有细化可考核的达成标准。
中间没有及时调整,事后也没有复盘跟踪。
四、总结经验。
首先是“一主动赢天下”的思维和行为,应该继续,“顺其自然”的佛系心态应该停止。
盘点两个目标,技能掌握这件事上可以做得更好,可以从60分向70分迈进,具体是利用一周时间,重新对课程进行复盘。利用春节前的时间进行深度实践。
合作伙伴这件事则需要重新评估匹配度,虽然每个人都挺优秀,但是大家合在一起的话,是不是能够让各自所长充分利用,可能是有待考虑的。
史蒂芬・柯维说,任何一件事情都需要经过两次创造,一次是在脑子里构思,一次是真正的做出来。
古典老师说,一件事情可以经过三次创造,除了上面说的两次,还有一次就是复盘。
复盘既是再重新理解过去,也是在酝酿未来。
重新回顾这件平常无奇的生活事件,内心深处突然对复盘有了一种莫名的兴奋,一种前所未有的声音在跳动:复盘!复盘!复盘!
所以,我想说:没有复盘就没有成长,没有成长就没有迭代,没有迭代就没有未来。
这件事也给了我一个很大的启发,那就是老地图去不了新地方,你必须有随身GPS,即时调整,才能够准确无误的到达你想去的地方。否则,很有可能就像是走盘山路,看着很近,走着却很遥远。
![](https://img.haomeiwen.com/i2558153/99e053cacd30efa6.jpeg)
说完了复盘,再来说说我对成功的定义是什么?
我觉的成功就是活成自己喜欢的样子,或者专注在想做的事上,离自己的目标越来越近。
比如,故事中那个不想成为众人眼中焦点,只想发自内心的去欣赏,去为别人送上鲜花掌声的人,开开心心的坐在路边为别人欢呼鼓掌。
对我而言,就是成功。首先,她是开心的,她在按照自己的想法过着自由自在的日子。
虽然,按照主流文化的标准,她可能只是个不起眼的小人物,或者别人的陪衬,那又怎么样呢?她活成了自己喜欢的样子。
其次,她为别人送去了美好,别人因他更有动力更美好。
虽然,在大多数人眼里,这只是个无足轻重的小角色,在某种意义上来说,人们普遍喜欢的是那些让人眼前一亮的履历和成绩,那又怎么样呢?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没有小人物的衬托,又哪来大人物的光鲜呢?
再比如,专注在自己想做的事上,向着目标努力前进的每一个人,我觉得都是成功的。
因为每一步都在走向目标,每一天都在离目标更近。像傻傻的阿甘似乎也没什么大的人生志向,但是他专注在自己想要做的事上,每天都在努力,拿到结果,最终活成了别人努力都未曾达到的样子。
所以,成功的定义在每个人心中,你对成功的定义是什么呢?欢迎留言交流讨论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