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这样一个故事。
自媒体作家逆袭丁姐,曾经高薪聘请过一个女编导,这位编导专业能力强、有创意,而且审美也很不错,只是脚本设计能力稍微弱了一些。
为此,丁姐又特意招了一名脚本编剧,辅助这位女编导的工作。
可是自从这个人招进来以后,女编导就开始胡思乱想,老板是不是觉得她能力不足,要辞退她?不然为什么再招一个人呢?
她每天都在花时间与情绪打架,不仅人看上去憔悴了不少,作品输出质量也开始直线下滑。
丁姐意识到了这个现象,特意找到她谈心,给她吃定心丸,说对她的工作很满意,招人也只是想要辅助她而已,并没有其他用意。
可女编导对丁姐的说辞半信半疑,心里还是常常为此事内耗,为此她严重耽误了工作进程,一个月后便选择了辞职。
女编导的故事让人唏嘘,她原本能力不错,再加上丁姐为她招的辅助,应该会有很不错的发展前景,结果却败给了自己的情绪内耗。
人生于世,难免会有遇到不如意或者不顺心的时候,有点情绪很正常,自我消化就好。
怕就怕一直待在情绪里走不出来,最后把情绪磨成了情绪内耗,得不偿失。
想要日子舒服,工作顺心,我们最应该戒掉的就是情绪内耗,如此才是对自己真正的负责。
撒贝宁刚进央视时,由于缺乏经验,做的节目都很刻板严肃,导致收视率很低。
时间久了,台里再选主持人都会自动忽略他。
可撒贝宁没有陷入情绪内耗,没有抱怨甚至消极怠工,接不到主持任务的时候,他就在演播室看别人录制,在一旁观摩学习。
在此期间,对于领导安排的一些譬如写文案的零碎工作,他也绝不敷衍,而是认认真真打磨文字。
为了让节目更有说服力,他甚至还跑出去过当卧底。
慢慢地,他的主持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台风也越来越稳,他也逐渐被领导器重,成为了台柱子。
日本作家松浦弥太郎曾说过这么一句话,深感赞同:
“那些经常困于不安和焦虑的人,对未来往往有想太多的毛病。”
不论何种境遇,我们都应该抛除脑海中的那些胡思乱想,专心踏实把眼前事做好,时间自会给你想要的结局。
我特别喜欢这样一句话,在此送给大家:
想,都是问题;做,才是答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