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到了一篇文章:如何提升面试效率?主题看似是写招聘者如何高效率招到合适的人,但对于求职者是非常有帮助的,从招聘者的视角告诉求职者如何在面试中表现自己的能力。
刚读到这篇文章的时候,我的惯性思维:又是一篇干货满满的深度好文,值得多读,果断加入了收藏夹。不出意外,按我以往的习惯,这篇文章会一直在收藏夹里吃灰,聊到这个话题我可能会想起之前看过一篇很好的文章,但不记得里面是怎么讲的,找半天也找不到文章链接了。
但我刻意练习深度思考后,我看完文章后是在想如何把里面的思维运用到实际行动中,想到自己最近正好要找工作,就是很好的检验方法。
招聘需要快速了解一个求职者是否适合岗位,一方面是通过简历进行预判,另一方面通过面试进行求证。招聘者可以将岗位需求划分为6个维度综合打分:
* 团队相融度:是否适合团队,能否快乐工作快乐生活,一般看这个人的性格是活泼外向型还是沉稳内向型,没有绝对的好与不好,只有合适与否。
* 沟通表达:工作中少不了沟通,需要看能否通过沟通协作解决各种问题,核心是愿不愿意主动沟通,沟通表达的时候能不能抓重点。
* 就业指数:对岗位及行业的意愿,可以判断从业后的稳定性
* 业务能力:在业务层面上会做什么,做了什么,做成了什么。针对所说的跟踪细节来判断自述的业务能力。
* 辩证思考:是否有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
* 执行力:是否有把所思所想执行落地的能力,毕竟道理很简单做起来就各种困难
当我看到这6个维度,不是简单记住这些,而是要思考招聘者如何通过提问去了解应聘者这些维度去做判断?这就让我想起之前面试别人以及被别人面试的经历。
当我面试别人的时候,我看完简历后其实并没有太多的想法,那时候的面试就是按常规流程走,并没有思考过如何去提问来深度了解对方的情况,更多的是随机互动问答。现在想想,如果当时对面试有深入思考,面试就不再是一个枯燥的工作,而变成了一个有趣的猜谜游戏。
当我自己被面试的时候,我是很紧张且不知所措的。一般面试前会在脑海中呈现自我介绍、会预测对方的一些提问、会把一些案例的来龙去脉的数据想清楚。现在我回想自己的这些问题,分解到6个维度,我把自己的重心放在了业务能力上,业务能力上害怕自己表现不好,根源在于我很少对自己的工作进行复盘总结,进行深度思考,以致于很多 问题我需要临时去思考,自然当场做题就会显得业务能力不足。反之,如果我能给自己的业务像考官一样提一些问题自己并深入思考,这样的话既能提升自己的业务系统能力,又能及时发现自己需要提升学习的地方。
接下来,我需要重点刻意练习的深度思考:就是自己业务能力上的问题,好的问题可以很好指引自己前进的方向,虽然目前对我有难度,不妨把这次面试当做一次好的学习提问的机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