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过了蹒跚学步和牙牙学语,两岁的宝宝已经可以表达自己,并具备了很强的活动能力。
《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告诉我们,这时父母就可以按照步骤开始实施情感引导了。
-1-为什么要开始对两岁宝宝进行情感引导?
两岁的宝宝对这个世界的探索进入了新的阶段。
他们进入了自己的第一个发育执拗期。他们第一次发现依靠自己的经验,原来很多事情干不了。所以这时的孩子会为了自己想做、却做不到的事特别执拗,比如一定自己要按够不到的电梯按钮,但为了大人帮忙而执拗生气。
他们开始探索与他人之间的关系,开始知道自己与别人的区别。但又经常为他人不能满足自己的想法而痛苦。2、3岁的淘宝宝就是一个以自我为中心的完美主义者。
孩子由两岁以前可爱乖巧的宝宝,突然变成了执拗、爱耍脾气的淘气包。为了对付他们,很多父母开始对淘气的宝宝进行打骂、惩罚、控制,或者进行各种奖励。
其实2-4岁这一阶段对宝宝大脑发育特别重要,基本上在4岁之前,宝宝大脑的主要功能就会形成。而打屁股、关禁闭、针锋相对会严重打击孩子的自信心,用小红花等的各种奖励措施也会造成孩子对奖励的依赖,损伤孩子自主探索的能力和热情。
因此这个阶段情感引导的重点是帮孩子建立自信心。
-2-两岁孩子的情感引导是什么呢?
《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这本书告诉我们:
对两岁宝宝的情感引导就是情感引导+设定限度。
情感引导是要给予孩子无条件的爱,而设定限度则是制定简单明了的规则。
设定限度不意味着要威胁或者恐吓孩子,父母只需要让孩子知道该做什么事情“行”,做什么事情“不行”。设定限度还意味着父母要向孩子解释可以做或者不可以做某些事情的理由。用理性和逻辑来说服孩子的父母,比“让你做什么就做什么”的父母更让孩子信服。
-3-如何对两岁孩子进行情感引导呢?
具体就是“不打、不罚、不控、不奖”的情感引导方法。
一不打。
打屁股只会起到一时的警告,却会带来一连串的恶果。比如打屁股的恐惧会影响孩子正在发育着的大脑,而这时大脑可塑性最大也最脆弱;打屁股的愤怒害怕会降低孩子的智商,惊慌状态下孩子根本无法集中注意力在学习上;打屁股还会唆使孩子使用暴力,伤害孩子的自尊心;还会出现父母越打越没用,越打越用力,对孩子身体造成更大伤害。
父母应该对孩子和平指教,即“观感需求”的非暴力沟通方式。“观”父母自身,找到自己的心结,让自己先冷静;“感”受自己和孩子的感受,并和孩子互相沟通讨论讨论;找到自己的“需”要,即设定限度、转移孩子的注意力以及言行一致;提出要“求”,为孩子提供选择的机会,一起聊聊如何做得更好,提供解决方案,引导孩子思考解决办法。
二不罚。
强制的暂停对孩子来说不仅是惩罚更是孤立。关小黑屋、扔暂停角只会导致孩子的恐惧痛苦。幼儿可能暂时停止错误行为,但不是明白了为什么受罚,只是因为害怕失去父母的爱而暂停,并不会从此不犯同样错误。其实管教真正含义其实是引导,而引导意味着指教,惩罚孩子其实忽略了对孩子的指教。
父母应该使用冷静法则和谈心策略,即“平静时谈论感想”。和孩子保持水“平”视线,进行充分眼神交流;可以带孩子去安静区,但要陪着孩子一同坐下安“静”;不固定“时”间,生硬地让孩子保持安静多长时间,让孩子平静下来才是目标;平静后和孩子“谈”谈哪不对;讨“论”到底该怎么办;“感”谢孩子想出了解决办法;最后让孩子设“想”下次该如何做。
三不控。
针对孩子耍脾气,父母越针锋相对、越想控制孩子,越会遭到孩子的抵制。
这时父母应该去帮助孩子、同情孩子,即“预感冷静”。“预”先提醒播下限定规则的种子,“感”受孩子,表达对孩子的理解同情;“冷”处理,暂时不去理睬孩子,但不要走远,假装忙自己的事情就好;平“静”后,再和孩子讨论如何处理,记住不要动手。
四不奖。
与打骂、惩罚、控制相反的另一个极端是奖励。虽然奖励最简单,但奖励的效果却一样差。追求奖励的孩子往往只完成最低要求,不会尽力而为,因此奖励无法起到激励作用或者让孩子获得满足感。孩子们会为了奖励而做事,但并不是真地想做;奖励对孩子实质是另一种操纵,从某种意义上说,奖励等同于惩罚,因为孩子只有顺从才能获得,否则就一无所获。
父母应该赞赏认可,即“我自在”。用“我”式句,强调你的感受而不是评价孩子的表现,比如“我喜欢你穿的衣服”比“你真会穿衣服”更有勉励意味;鼓励孩子“自”我评价、自己感受、关注自己的成就感,比如问孩子:“你喜欢吗?你觉得自己做得怎么样?你感觉好吗?”;“在”事不对人,应在意认可孩子做的具体事情,而不是简单地夸“你真聪明!”。
为人父母就是要在孩子最需要你的时候以他最需要的方式去帮助他。
针对2-4岁的孩子,父母最有效的情感引导方式就是:
“不打、不罚、不控、不奖”,
也就是“观感需求非暴力,平静时谈论感想,预感冷静我自在”这三句话。
【无戒学堂】日更第48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