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读刈麦之联想》

作者: 孙葭湄 | 来源:发表于2018-09-13 16:16 被阅读9次

    白居易的《观刈麦》: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妇姑荷箪dan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复有贫妇人,抱子在旁,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史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体会酷暑夏田间劳作景况及诗人情怀:农民终年无闲暇,夏日更繁忙。夜里吹来的风也是暖暖的,田地里小麦已熟黄盖住垄梗,应该是个丰收年了。妇女用筐挑食物,孩子也手提盛满水汤的壶,相伴到田里送饭食,因为男人们劳作在南冈,全家出动为农桑繁忙劳作着。只盼丰收好时光。脚被地面滚烫暑气蒸熏,背被火辣辣的太阳烤着。虽然精疲力尽但却顾不上酷热,只想着“虎口夺粮”要抓紧时间啊!又看见一贫苦农妇,抱着孩子站在旁边。右手拿着捡来的麦穗,左臂上挂着一个破筐。听她和人相互诉说家境,听的人都为之悲伤。为了交税家田尽变买,靠捡麦穗充饥肠。

    读着诗人的诗,感受着诗人的情怀,我思绪万千,不由想起前天婺源友人发来自家稻田丰收的照片,她还加上一句:“割稻去了”,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上月我们住在她父母的农家乐,她家虽在高山顶上,但父母和二个弟弟,老屋旁造了一小楼做农家乐,有一大片稻田和几处小宅基地种菜,临溪边家家户户都有小鱼塘,山上有茶树,山腰石缝家家都放了小蜂巢吸引野蜜蜂,野蜂蜜装在小玻璃瓶中卖给游客,二个儿子每人都有一部白色七座车,既方便自家出入,也接送游客。我就包他儿子车去游其他景点,每天包车费300元。他二个儿子说以前也曾在浙江和上海工作过,现在都回家创业了,我问他们:“收入对比如何”?他们说:“收入不比在外工作低,但很自由”。

    我儿子虽是企业副总,但十分羡慕他们兄弟二人,儿子说:“可惜我们在乡下既无房也无田”。

    于家兄弟说:“你们可以买呀”。我说:“国家有规定,农村房屋及宅基地都不允许买卖”。他们欣慰地笑了:“国家保护农民弱势群体呢”。

    虽然他们并沒有大富大贵,但生活却确确实实是安定、富裕的。

    他家小儿子是大学毕业,他利用自已的知识在村里建立了《鄣山村》网站,在网站上宣传鄣山村的旅游资源,很多游客都是看到此网站的宣传而来的, 我也是被他家小儿子描述的文章吸引而到这高山之上的农家乐去的。

    他家大儿子曾在义乌宾馆学厨师,虽然己做到厨师长,他还是回到家里帮助父母开农家乐,将来他还准备开一家饭店。

    他家女儿女婿在义乌做水晶工艺品的工厂打工,工资不低。他们买了块地造了很不错的二层小楼,还有一个不小的院子。他们说乘现在年轻先赚点钱,将来还是要回婺源的,那时准备承包一个大鱼塘,再养些鸡,搞生态养殖和生态观光旅游。

    他们父母除了忙田里的活,还负责农家乐游客的吃住,另外他们村底下就是臥龙谷景区,景区有索道要工作人员,景区道路维护也要工作人员,因为景区附近就只有鄣山村外村和鄣山村里村二个村子,于是景区就把这些工作让这二个村子来承包了,村里安排村民轮流去景区工作,凡轮到他家出工时就由父亲去。

    我问他们:“山上由谁承包呢”?他们说以前山都是荒山,后来政府规定按历史谁种谁承包的原则,谁在山那儿种的茶树或竹林就让谁承包,现在所有的山都按此原则分了, 所以每家都有茶树和竹林。

    听了他们的叙述,感到虽然他们每天劳作很辛苦的,但安定自由,心中有奔头。

    对比白居易笔下的农民,应该是天堂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原创+《读刈麦之联想》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bgwg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