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之所以抑郁,往往是因为丧失了快乐的能力。
而拥有自我,则是快乐能力的根源:
拥有自我的人,清晰自己的长处短处,不论外界如何褒贬,都坚定地相信自己;
拥有自我的人,知道自己适合什么、想要什么,所以拥有奋斗的目标,哪怕被打倒,也总能站起来,继续前进;
拥有自我的人,明白自己的边界和底线,所以能够及时拒绝,避免伤害。
虽然金钱、爱情、事业,也能带来快乐,但它们都是身外之物,随时都可能失去。
但获得金钱的能力、获得爱情的魅力,以及事业有成的实力则是自己的,一旦拥有,就永远不会失去。
而这些,都要先拥有自我,才能获得。
如果你现在并不拥有自我,不用担心,自我认知是可以后天培养的。
拥有自我第一步:区分“他人眼中的自己”和“真正的自己”
现实生活中,有许多这样的人:
发个朋友圈,他们字字斟酌:会不会显得没见识?会不会被人说矫情?
想给好文点赞,他们纠结掂量:能不能彰显品位?会不会被人耻笑?
同学聚会前,他们一直焦虑:收入会不会被嘲笑?衣着会不会被说屌丝?车子会不会显寒酸?
买东西,他们只关注能不能被人称赞,自己喜欢与否不重要;
选择职业,他们只在乎会不会被人高看,自己适合与否不考虑……
这些人对自己的评价,取决于身边的人对自己的态度。这其实是一种没有自我的典型表现!
你自己都无法对自己做出客观正确的评价,如何指望他人来 帮你认知自己呢?
更何况,他人的意见,总是众说纷纭的。
所以,想要认知自己,首先学会分清“他人眼中的自己”和“真正的自己”。
现在,拿出一张白纸,列出让你自豪的、不堪回首的、喜欢做的、不喜欢做的事,以及你一直想要达成的目标。每一种都不论巨细,越多越好。
然后,写下每件事情让你欢喜或厌恶的原因。不要只写一个,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尽量写下所有的原因。
完成这个步骤后,你就能很容易地区分“他人眼中的自己”和“真正的自己”了——两种自己,做事动机完全不同:
例如,同样是想给妈妈买件新衣服,“真正自己”的动机,可能会是“希望她穿的暖和些”、“想用自己赚的钱让她享福”……完全不求反馈。
而“他人眼中的自己”,动机则会类似 “希望妈妈能觉得我是好儿子”、“希望妈妈穿出去能让人羡慕”……充满了对反馈的期待。
不难看出,相对于“真正的自己”,“他人眼中的自己”更加依赖客观的反馈,这会使他很难获得满足感。
而且,由于反馈的主体并不固定,给到的反馈无法保持一致,“他人眼中的自己”还常常会陷入迷茫。
所以,如果过度关注“他人眼中的自己”,而忽略“真正的自己”,就会陷入负面认知,导致他人也会负面地看待自己,进而开始互相负面认知的恶性循环。
只有跳出“他人眼中的自己”,更多关注“真实的自己”,才能打破这个死循环,让人生开始变得积极!
只要遇事就做一次这样的分析,长此以往,你就能熟练区分“他人眼中的自己”和“真正的自己”,进而可以选择去重视哪个自己。
拥有自我第二步:划出自己的边界,守住自己的底线
底线,就是个人领地的边界!
自然界,多数动物都有很强的领地意识。领地,是自己赖以生存的基础,是不容其他同类侵犯的!如有同类试图越过领地边界,就必会有一场恶战——这是对生存空间的抢夺和捍卫。
同样地,人类也有着自己的领地意识,只是随着文明的发展,这个“领地”的概念,已经不仅限于物理的空间:
小到个人隐私、个人时间、爱好和意愿,大到社会职责、工作回报、福利待遇,再到原生家庭和夫妻家庭……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存在着隐形的领地和边界。捍卫底线,其实就是在捍卫自己的生存空间!
可问题是,生活中很多人根本不知道自己的底线在哪:
他们没有自己的主见,面对他人的意见,只会本能地顺从;
他们似乎很好欺负,即使受了委屈,也很少反抗;
他们可能并不喜欢按照别人的意愿做事,可自己又总是没什么主意;
于是,他们就陷入了一种“他人的想法不想听,自己的想法听不清”的旋涡,怎么都逃不出来……
这时候,你就需要学会划定自己的界限。
在利用第一步的方法,辨识出“真正的自己”后,你将得到一个“真正的自己”所倾向或者不倾向于做的事情的列表。这时再列一张表格,总结这些“真正的自己”所共有的特征。比如:
都不喜欢别人对自己的外貌指指点点,或都不喜欢被强迫;
都倾向于更井井有条地生活,或都更偏好无人打扰的安静……
这些特征,其实就是你的“边界”——是你在今后的生活中,需要努力捍卫、不让他人挤压的空间,也是你的快乐可以附庸的自我!所有试图打破这些边界的行为,你都应该奋起抵抗。
顺从已经成为习惯,没办法第一时间反应过来?不要紧!
在每次做出决定前,拿出一张纸(在脑海中也可以),列出顺从对方的好处和坏处。
如果好处你并不在乎,但坏处却超越了你的“边界”,那么你就可以明确地拒绝了!
暂时做不到拒绝他人?也不要紧!
你可以给自己设置一个“奖励计划”:每拒绝一次他人的越界要求,就给自己奖励一朵小红花,没有成功拒绝,就给自己画个X。
刚开始的时候,你会发现自己画X的个数,远多于小红花。但时间久了,你就会被红花的数量所鼓舞,希望获得更多的红花。
同时,随着你分辨越界要求的能力越来越娴熟,你拒绝的动力也会越来越强烈。
渐渐地,你的红花就会越来越多啦~
拥有自我第三步:为自己设定人生的目标,并孤注一掷地追寻
雨果曾说:“信仰,是人们所必须的。什么也不信的人不会有幸福。”反过来,想要拥有幸福的人,就必须先拥有信仰。
YOU ARE WHAT YOU BELIEVE!
信仰如同一座灯塔,让我们前进的每一步,都有明确的方向。即使偶有偏差,也能及时回归正轨;即使遭遇挫折,也不会轻言放弃。拥有信仰,我们才能在跌倒的地方迅速爬起,重整旗鼓,继续前进。
信仰不需要多么宏大,只要能为我们指明未来的方向就可以: 病人可以将活下去作为信仰,学生可以将学业成就作为信仰,白领可以将事业成就作为信仰……
树立信仰,并不需要多么高大上的过程。它只需要遵循自己的内心,按照正确的方向,不断激励自己触达更高的目标。
但一定要注意的是:
- 信仰必须发自最内心的渴望;
2. 信仰必须不能损害他人利益;
3. 永远不要将他人作为信仰;
信仰本应如同一座灯塔,只有它坚定不移,我们才能找准方向。而他人的态度、观念、存在与否,都是超出我们的可控范围的。因此,将他人作为信仰,就如同将灯塔置于浮萍之上,随波逐流,恐怕只会让自己陷入更深的迷茫……
4. 信仰,需要不断扩大边际。
信仰总会有达到目标的一天,但我们却一直需要信仰,来为自己指明方向。所以只有不断更新信仰,自己才能不断向前。
做到以上三步,一个人就已经对“自己”有个较为清晰的认知了,在此基础上,你会发现,“认知自己”,只是一件顺其自然的事~
----------------------------
往期文章:
得了抑郁症,却不敢吃药?那你一定要看这一篇!
关于抑郁症,你必须认知的九个误区
《哪吒之魔童转世》,一部抑郁症自救指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