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工作和生活中,往往会遇到所谓的好心遭拒绝的情形。原因之一是太直接而又没有做到有效的心理暗示。
一般说来,直接给人建议很容易引起对方的心理防御,甚至产生逆反心理。能否做到既给对方合理建议,又使其不感到逆反的办法呢?先看以下几个样例。
1、我很好奇,这件事情背后有没有另一种可能。
2、我在琢磨如果你暂时离开这个城市一阵子会不会好些。
3、我不知道你能不能彻底打开心结跟他谈一次。
4、我在问自己,你能不能放下过去,让一切重新开始。
5、不知道你还能不能回忆起跟他在一起的愉快时光。
仔细分析不难发现,这些例句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建议人把自己的建议巧妙地镶嵌在一个句式中,如“我很好奇……”、“我不知道你能不能……”、“我在琢磨如果你……” 等等。我们把自己的建议打包到一个句式中,既会消除对方因意识的受胁迫感,又不至于引起心理防御,还能牵引对方的思维进入另一种情景。
当一个人的思维进入另外一种情景,当然也就意味着大脑的不同区域被激活,思维方式转变。比如“不知道你还能不能回忆起跟他在一起的愉快时光”这句话就试图把当事人的思维牵引到“愉快时光”的回忆上来。
所以,这种打包句式的前半句(包装用语)有两个作用:
第一,软化语气,完全消除指示的味道,与其说是建议,不如说更像自言自语,让意识不设防。
第二,激发好奇,“我不确定你能不能够”、“我很好奇”之类将信将疑的语言,很容易激发当事人的好奇心,激励对方去探索新的可能。
后半句也有两个作用:
第一,有指明方向,“愉快时光”、“重新开始”之类的语言,指引了对方思考的方向。
第二,让潜意识开始工作,既然指明了方向,潜意识开始接受暗示,在记忆中搜寻“愉快时光”的画面,或者在头脑中构造“重新开始”的场景。激活对方潜意识朝另一个方向、按另一种方式、搜集另一类素材,才是这种方式真正微妙之处。
斯坦福大学教授卡罗尔•德韦克说:
“当你进入一种思维模式,你就进入了一个全新的世界。”
一个人的思维方式会影响其一生的能量运用方式,能量运用方式不同,行为结果也当然不同,所以,思维方式决定一个人的命运。
文字整理源于田俊国《老田培训论坛》,向田老师致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