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文化活动成了每位企业文化工作者绕不过去的关卡。很烧脑且很伤身,而结果也往往不尽如人意,搞不好还可能丢了饭碗。
究竟什么样的文化活动才是成功的呢?
气势恢宏,振奋人心的?
有些行业大佬搞文化活动相当大手笔,邀请策划公司筹备大半年,几百人的后勤团队支持,公司上下上千人同庆,全场嗨到爆。比如阿里、百度每年的年会,比如某些直销公司的集体海外旅行。
花小钱办大事的?
当然,大多数企业没有那么高的活动经费,多数活动靠内部人员解决。而多数公司也没有专职的企业文化工作者,策划-设计-组织-执行-评估一条龙服务都由临时班组承担了。在经费有限人员有限的情况下,把活动搞大了,是不是表示这场活动成功了呢?
领导满意了,活动就成功了?
这是一个带着陷阱的命题。活动成功了领导自然会满意,但是领导满意的活动就一定是成功的吗?这就要看领导的要求到底是什么了?此处有蒙娜丽莎神秘的微笑。
人人都满意,活动就成功了?
这对于活动组织者来说,绝对是Mission Impossible。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由于心理预期和实际感受的不同,参与活动的每个人对同一场活动都有不同的评价。
花样翻新,打破传统就是成功?
让活动策划人非常头疼的一件事就是活动形式的选择上。沿用旧形式会被认为没新意没诚意。引进新形式可能在萌芽期就被pass掉了。而在信息大爆炸的今天,人们可能已经很难想出从来没有人做过的活动形式了。
我常常在想,什么样的文化活动才算是成功的呢?有人问科比,对自己哪场比赛最满意,他回答说下一场。同样的,即使我们组织了无数次活动,在我们心里永远没有最满意的,最好的永远在下一次。我总结了这些年来的工作经验——
首先,精准定位
组织活动前问问自己以下几个问题:
1. 这次活动的目标对象是谁?
是公司十年老员工?新入职应届毕业生?公司中高层?公司女职工?还是公司全员?和合作公司联谊?
2. 活动目的是什么?
好久没活动了,搞个活动热闹热闹吧?近期业绩不太好,鼓舞一下士气吧?hey,今年活动经费没花完,赶紧搞个活动吧?完成了业绩目标,必须庆祝一下啊?
明确活动定位,可以让我们有的放矢,更好的策划和组织。活动形式是多样选择的,但是活动的定位必须精准。比如,组织公司中高层活动,我们拉去吃火锅可能就不太合适。比如,妇女节活动,我们带着她们去爬山也可能不太合适(女性参与活动多数情况会希望带子女参加)。
其次,与企业文化契合
把文化理念写进海报和新闻里不算契合,真正的契合是以企业核心价值观约束活动的组织行为。很多网络公司的核心价值观是“开放 创新”,这些公司的活动必然也是开放热情奔放充满新意的;有些公司的核心理念是“人文关怀”,那他们的活动则会侧重于员工的心理体验和人性化的流程设置上。
第三,重视细节
魔鬼就在细节处。这句话一点儿都不夸张。对一场活动的评价很可能就是由一个细节决定的。
组织运动会,休息的桌椅准备的够不够?饮料够不够?停车位够不够?有没有应急药品?
组织户外登山活动,意外保险买了吗?有没有事先考察路线?天气因素考虑了吗?
组织室内活动,照相机准备了吗?光线好不好?音乐适合吗?安全通道指示明显吗?工作人员容易辨识吗?厕所安排合理吗?有没有准备手拎袋?
第四,收集反馈,总结经验
活动后的回顾总结也是必不可少的。利用移动工具收集参与者的反馈意见也非常方便。
还是那句话,最好的活动永远是下一次。
欢迎大家指正。
——————————
做走心的思考者,做有脑的行动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