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3078369/00a73ef2ca2cd7d7.jpg)
2018年 5月6日 星期日 晴
“中国扶贫基金会……感谢您的捐赠……” 女儿从车扶手里拿出一张纸,断断续续地念着。
“这是什么呀?”同车的亲友甚是好奇。
“这是我妈妈给贫困山区孩子的捐款单,可是他却没有给我们回信。”
我在一旁解释道:“去年秋天在大学城那边,有大学生志愿者在募集捐款,是以中国扶贫基金会的名义,说是资助贫困山区的孩子,我听到这个项目介绍就动心了。当时,我再三和志愿者确认,收到捐赠的孩子会写信给我。于是我就毫不犹豫地献出了我的爱心。谁知道……”
我还没讲完,亲戚突然劈来一道闪电:“是骗钱的吧?”
“我也不确定。后来我就收到了这封回执单,手机上还收到了基金会发来的短信,详细说明了受捐赠小孩的住址、姓名、学校。但是我一直没收到他给我写的信。”
“哎呀,肯定是骗人的。现在什么都可以造假。名字啦,身份信息啦,都是假的。”亲戚愤愤不平地帮我分析着。
我沉默了半晌,“管它真假呢,我献的是我的爱心,而且这次钱也不多,就二百块。”
“以后这种捐款可千万不要再捐了,没有一个真的,都是骗钱的。”亲戚平时经常关注法制栏目,对这种现象应该是心有余悸。
我不再争论,抬头瞥见后视镜里,女儿竖起两只耳朵,聚精会神地听着我们的谈话。我的心里猛得一紧,不知这会给孩子纯真的心灵投下怎样的涟漪。
我的心中顿感不悦。然而,沉下心来,我思索着,亲戚本意是好心提醒,只是将所有的募捐行为都一杆子打死,我实在不能接受。一颗慈善的种子播种在孩子心中,是多么难能可贵。负面的思想一味摧残,会不会让孩子怀疑人世的真善美呢?
下车后,女儿若有所思地问我:“妈妈,你说那小孩拿了这钱是买了什么呀?”
“应该是笔、纸、文具这类的吧。”我想想回答道。
“嗯,他一定是把纸都用来画画了,所以才不能给咱们写信的,是吧?”女儿抬头望向我,忽闪着一双大眼睛,那明亮的眼眸是如此纯真和清澈。
“嗯,应该是这样的。”我郑重地肯定到。
心里一阵轻松,孩子的心灵还是纯真的,还是有自己坚持的。
今天,看到一本书里写《受骗与随喜》,书中讲到作者的朋友生了重病,家财耗尽,在网上发起募捐。茫茫的网络有爱心,有真情,也不乏一些不屑和质疑。
一个中学生捐赠者,回复了这样的话:“关于爱心受骗,首先我自己是相信这家人的,至于网上出现的帖子也未必是坏事,至少它起到了一个提醒作用。我自己其实不太在乎是否受骗,因为如果我捐款既是对他人的帮助,也是对我自己行为的一种肯定,一种奖赏,就算他是骗人的,那也只能骗我一次,但我内心的阳光永远真实!”
哇哦,我读过后,真想拍案叫绝,大呼痛快。这段话确实道出我内心所想。我的捐赠,是我力所能及的一种慈善行为,更是我对自己爱心的一种致敬。我并不要求回报,只要善款用到真正需要的地方,那就足以令我欣慰。
倘若这次爱心被骗,我也不气恼。施行慈善之时,仿佛是对自己的一种奖赏,还有一丝小小的成就感。虽然是绵薄之力,但我也可以回馈于社会,我的内心是无比愉悦与满足,我已收获快乐。
倘若募捐骗人,也只能骗我一次,我会更加擦亮眼睛,予以甄别。骗取别人爱心的募捐行为是黑暗而肮脏的,但却沾染不了我和孩子心中那些美好和善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