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国学与传统文化读书诗心
从白居易的一生看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人格特征

从白居易的一生看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人格特征

作者: 鲁门小生 | 来源:发表于2018-04-20 19:22 被阅读130次

“儒道互补”是中国古代知识分子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集中体现,这种思想贯穿历朝历代知识分子的一生。这里的“儒”指的是孟子所谓的积极入世、参政议政的思想,“道”指的是庄子所谓的避世归隐、安贫乐道的思想,这两种思想塑造了古代文人的人格,而且作为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在两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不断流传,乃至于今。在这里,我想通过对白居易一生的分析来具体解读这种文化基因的影响,因为这对我们了解中国人潜在的人格特征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一,少年

儿时的教育对一个人人格的塑造起着决定性作用。白居易生于一个传统的官宦家庭,祖父和父亲都是明经出身,所以他所受的教育也是传统的儒家教育。而且白居易从小就有读书识字的文学天赋,加上家庭环境的熏陶,他的基础人格已经奠定,即形成了以儒家“学而优则仕,仕而优则学”为中心的入世为官思想。同时,他的生活环境比较接近下层社会,更能体会到底层老百姓的生活艰苦,所以更坚定了他“达则兼济天下”的人生抱负。

白居易一生之所以能写出那么多脍炙人口、妇孺皆知的“平民诗句”,和他早年的经历是分不开的。少年时的白居易由于受战争的影响而时常颠沛流离,饱经患难,对当时的民间疾苦、政治混乱和人们生活的不安定有着莫大的体会。试看他当时所作的一首七律:

时难年荒世业空,弟兄羁旅各西东。

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

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

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虽然频繁的迁徙给白居易的人生带来了许多苦难,但是他从来没有对人生产生过悲观消极的看法,反而是更加坚定了他渴望改变国家和社会的愿望。他在年轻时写过一篇脍炙人口的五言律诗,其中前两联是: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从这些早年困顿曲折的经历中,白居易逐渐认识到朝廷的政治腐败才是人民痛苦的根源,熟读儒家经典的他急切地期望通过科举考试步入政途,从而实现自己“兼济天下”的抱负。

二,政治生涯

终于,机会来了。当白居易二十九岁的时候,他第一次北上长安参加进士考试,并且获得第四名,当时所题的一首诗淋漓尽致地反应了他得意的心情:

十年常苦学,一上谬成名。擢第未为贵,贺亲方始荣。

时辈六七人,送我出帝城。轩车动行色,丝管举离声。

得意减别恨,半酣轻远程。翩翩马蹄疾,春日归乡情。

这就是孔孟所谓的积极入世、期望通过参政议政改变社会与民生的儒家思想,古往今来的知识分子无一例外:像“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的孟郊;“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的杜甫;“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的李贺;还有一生狂放不羁的李白,虽然他曾说“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但是一旦当上了朝廷命官,便也有“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感叹。

就这样,白居易开始了他的政治生涯,结果一开始就不竟如人意。在担任长安任校书郎时,他经历了历史上著名的“永贞革新”,却因为官职卑微而没能够参加。后来任校书郎期满,他参加制举考试,因为出言过直而不受重用,只被任命为了京兆府一个小县城的县尉。

在做县尉的时候,白居易经常感叹这项公务的不合理,因为上级经常要求他向人民征讨赋税,而且还时常鞭挞百姓,白居易忍无可忍但是又无能为力。

元和二年,白居易调为集贤校理,招入翰林院。期间举行了一次考试,因为文辞富艳,受到宪宗赏识,他被授为翰林学士。不久,他再次被任命为左拾遗。这时的白居易达到了其政治生涯的顶峰,他可以对皇帝的言行进行劝诫了。在担任谏官期间,他写下了不少有名的讽喻诗,比如:

我有鄙介性,好刚不好柔。勿轻直折剑,犹胜曲全钩。

——《折剑头》

至宝有本性,精刚无与俦。

可使寸寸折,不能绕指柔。

愿快直士心,将断佞臣头。

——《李都尉古剑》

还有影响很大的组诗《秦中吟》,作者在序中说:“贞元、元和之际,予在长安,闻见之间,有足悲者。因直歌其事,命为《秦中吟》。”在当谏官的时候,政治十分黑暗,因此在《秦中吟》中,作者做了有力的揭露。他在另一首诗中也提到了《秦中吟》:

忆昨元和初,忝备谏官位。是时兵革后,生民正憔悴。

但伤民病痛,不识时忌讳。遂作秦中吟,一吟悲一事。

贵人皆怪怒,闲人亦非訾。天高未及闻,荆棘生满地。

——《伤唐衢》

其中所谓的“但伤民病痛,不识时忌讳”充分体现了白居易当时同情人们疾苦,不惜对抗朝廷黑暗势力,为民伸冤的精神。

此时,白居易也写下了规模更加宏大的《新乐府》组诗五十首,从各个方面批判了当时的社会政治,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中不乏脍炙人口的篇章: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卖炭翁》

杜陵叟,杜陵居,岁种薄田一顷余。

三月无雨旱风起,麦苗不秀多黄死。

九月降霜秋早寒,禾穗未熟皆青乾。

长吏明知不申破,急敛暴征求考课。

典桑卖地纳官租,明年衣食将何如?

剥我身上帛,夺我口中粟。

虐人害物即豺狼,何必钩爪锯牙食人肉?

不知何人奏皇帝,帝心恻隐知人弊。

白麻纸上书德音,京畿尽放今年税。

昨日里胥方到门,手持敕牒榜乡村。

十家租税九家毕,虚受吾君蠲免恩。

——《杜陵叟》

这一时期的白居易正当人生的壮年,政治地位也达到了顶点,他的谏官生涯也可以说是颇为成功。但是,长安险恶的政治环境毕竟容不得他久居。终于,在元和十年时,由于被其他官员弹劾,白居易被贬为江州司马,他的人生开始走下坡路了。

被贬之后,白居易的讽喻诗便也随之少了下来,因为他认为自己已经不再是谏官了,也就不必为朝廷再尽责任。这是孔子所谓“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思想的影响。因此可见白居易并不是真正的为人民服务的,他只是对皇帝负责,他的所有思想与抱负全都是为了君王。

不被朝廷重用后,他也产生了消极的想法。在江州的一天夜里,他听到一阵优美的琵琶声,进而认识了一个和她命运相似的歌妓,他感同身受,因此写下了流传千古的不朽之作《琵琶行》。他在诗中哀叹到:“同时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此时的白居易越来越感到命运和人生的无常,他的“兼济天下”的抱负开始渐渐消退,“独善其身”的道家归隐思想渐入心头。

三年后,朝廷局势发生变化,白居易被除为忠州刺史。在忠州时,他已经改变了过去渴望改变朝政、改良社会的愿望,他感到了自己力量的弱小,但是孟子的“大丈夫”精神仍然在支配着他的行动。他想,既然不能改变整个国家,那我就在这一小小州县为人民做些实事好了。

不料世事无常,两年之后,他就又接到圣旨,进京担任尚书司门员外郎。但是此时的长安已非宪宗时期的长安了,整个朝廷上下都弥漫着牛李党争的火药味,白居易的政治抱负根本无法施展,因此失望的他,只能选择明哲保身。最后,白居易被贬到杭州,出任杭州刺史。

这在一定程度上倒是成全了白居易。到杭州之后,他也很享受在这里的时光,并且写下了不少闲情逸致的诗句。几年后,由于身体原因,他返回长安,开始了他最后的政治生涯,此时的他已经五十七岁了。这时的他,心中对朝廷、对政治还抱有一丝幻想,可是当他走马上任之后,混乱的党争、亲朋好友的一个个离去以及自己年纪越来越大,他产生了退出政治舞台的想法。终于,一年之后,五十八岁的白居易辞去官职,前往洛阳,开始了他晚年的归隐生活。

三,归隐生活

他在洛阳时作的这首《中隐》,集中体现了他晚年的思想:

大隐住朝市,小隐入丘樊。丘樊太冷落,朝市太嚣喧。

不如作中隐,隐在留司官。似出复似处,非忙亦非闲。

不劳心与力,又免饥与寒。终岁无公事,随月有俸钱。

他并不是像陶渊明那样躲在世外桃源中不谙世事,而是在退居之际,担任朝廷的分司职务,既能安享晚年,又能领到俸禄,而且没有朝廷的朋党之争。这时候,他的思想已经渐渐的走向了庄子式的逍遥与佛教中的禅意之中了。

试看其在归隐洛阳时留下的诗句:

天平山上白云泉, 云自无心水自闲。

何必奔冲山下去, 更添波浪向人间!

——《白云泉》

空门寂静老夫闲,伴鸟随云往复还。

家酝满瓶书满架,半移生计入香山。

——《香山寺二绝》其一

此时他的心思里已经完全没有了早年的“兼济天下”的抱负,而完全是一个超凡脱俗的佛家弟子了。

四,结语

白居易的一生,经历了早年入仕为官、迁升、贬谪、担任地方官员、最后归隐的古代知识分子最为标准的一生。从他的人生中,我们可以窥看到中国历代知识分子的心路历程,即早年受儒家文化尤其是孟子的影响,积极地参政议政,渴望通过自己的努力“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是早期的理想主义;入仕之后,却悲观地发现自己虽然有改变朝廷政治的想法,但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囿于当时的环境而根本无法实施自己的改革措施,因此报国无门,屡遭贬谪。最后,便渐渐放弃了改变国家的愿望,转而想改良某个地方,后来数次升迁、降职,自己的命运就像浮萍一样没有把握,遂对人生产生了虚无的感念,“兼济天下”的理想也就渐渐褪去。这是中期的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的冲突。到了晚年,由于对生命的体悟进一步加深,独善其身、乐安天命的道家思想便浮现出来,然后就是消极地避世,归隐山林,在山水花鸟中了此余生。这是晚年的现实主义。

这不仅仅是白居易个人的悲剧,也是整个中国知识分子的悲剧。他们有理想、有抱负,也有改革社会政治的勇气,但是他们就是无法将他们的那些想法付诸实践,最后任由时间的流驶来将它们洗涤,褪色,最终消失,就像一个色彩斑斓的肥皂泡,看似美丽,但是一触就破,毫无用处。

一个人可以通过自己的个人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与抱负,收获人生的成功吗?一个有才能的人,究竟能不能完全靠自己的力量在这个社会上找到自己的地位?奋斗究竟有没有价值?

答案似乎是否定的。

PS:大三唐宋诗词鉴赏选修课作业,2016年12月23日作于杭州小和山。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从白居易的一生看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人格特征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bmzk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