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倪海厦金匮要略笔记
倪海厦金匮要略笔记(六六)疟病脉证并治第四之辨脉治疟/牝疟

倪海厦金匮要略笔记(六六)疟病脉证并治第四之辨脉治疟/牝疟

作者: 火帝养生 | 来源:发表于2023-04-01 06:55 被阅读0次

【原文】疟多寒者,名曰牝疟,蜀漆散主之。

蜀漆散方:蜀漆洗去腥、 云母烧二日夜、 龙骨各等分 上三味杵为散,未发前,以浆水服半钱匕。

如果疟,刚刚是看到热症,纯热症的时候,但热不寒,白虎汤证,现在看到的多是寒证,这就是牝(pìn)疟,主治方剂是囫漆散。

蜀漆这个药产于四川,只要看到蜀就知道是四川,四川的漆树的树皮,那个皮很毒的,如果用手去剥那个树皮,只要一剥下来,你的手就打不开了,被粘住了。

蜀漆要洗过,把腥味去掉,云母拿来烧,烧两天两夜,关于龙骨,倪海厦老师认为不合理,应该是牡蛎,因为龙骨和牡蛎的性不一样。把这三味药打成粉,疟有隔日发,在没有发病之前,把药粉服下,就不会出现这个疟。

这个是专门治疗寒疟,冷很多,有的疟疾发病的时候,勿冷勿热,都在热,但是,它这里都是冷的。我们用蜀漆的目的是为了祛痰,如果没有蜀漆,用常山也可以,有的人认为常山就是蜀漆,实际上不一样。

云母为什么要重烧烧两天?云母是止呕,呕吐很严重的时候,就要用金石类的药物来止呕,因为寒很重。

会用到云母,中膈过寒,当中膈过寒的时候,病人会产生极度的晕眩,当晕眩出现的时候,就可以用云母来把中膈的寒去掉,头晕的现象就会去掉。

这个处方,知道就好了,临床上用的不是很多,因为现在疟很少了。发病的时候,可以选用下面几个补充的方子。这里补充方是补充前面有些含糊的地方,或者有些地方方剂没有出来。

方剂补充

一、牡蛎汤:治牝疟 

牡蛎汤方:牡蛎四两 、麻黄四两,去节、 甘草二两 、蜀漆三两, 上四味以水八升,先煮蜀漆、麻黄,去上沫,得六升,内诸药,煮取二升,温服一升, 若吐则勿更服。

二、柴胡去半夏加栝蒌汤:治疟病以发渴者,亦治劳疟。

柴胡去半夏加栝蒌汤方

柴胡八两、栝蒌根四两 、人参 、 黄芩 、甘草各三两 、生姜各二两、大枣十二枚。 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二服。

病人有往来寒热,在处方的时候,疟疾也是一样,病人勿冷勿热。如果勿冷勿热没有恶心,可以把半夏拿掉,把栝萎根加上去,因为病人有燥渴的现象。所以,小柴胡汤就是一个很好的汉疗疟的一个方剂,如果配合针灸。如曲池,外关,委中,都可以治疗疟疾。

三、柴胡桂姜汤 治疟寒多微有热,或但寒不热。(服一剂如神) 

柴胡桂姜汤方 

柴胡半斤 、黄芩三两、 桂枝三两,去皮 、牡蛎三两,熬 、干姜二两 、甘草三两,炙 、栝蒌根四两 '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初服 微烦,复服汗出便愈。

柴胡桂姜汤是治疗寒疟的,如果寒疟找不到蜀漆,云母,关键的是云母还要烧两天两夜,那么,我们用柴胡桂姜汤就可以。胃里面的寒湿用干姜来袪掉。柴胡桂姜汤就是用的牡蛎,牡蛎咸能软坚,我们知道胃里面一定都有痰在里面,用干姜温热的药把痰化出来。

如果病人喝了柴胡桂姜汤,还有痰,一般来说,可以加常山,天南星,这些都是能够去痰的药。

相关文章

  • 3

    疟病脉证并治 先寒战,后壮热,汗出而解休作有时。 鳖甲煎丸,消补兼施。 牝疟,寒多热少。温疟,热多...

  • 疟病脉证并治第四《金匮要略》

    疟病脉证并治第四 (证二条 方六首) 师曰:疟脉自弦,弦数者多热,弦迟者多寒。弦小紧者下之差,弦迟者可温之,弦紧者...

  • 《金匮要略》笔记16|疟病脉证并治(疟疾)

    这里讲疟病就是现在的疟疾,症状是忽冷忽热,中医叫“疟病”。 师曰:疟脉自弦,弦数者多热,弦迟者多寒,弦小紧者下之差...

  • 精读《黄帝内经》(第278天)

    【疟论篇】岐伯曰:经言无刺(火高)(火高)之热,无刺浑浑之脉,无刺漉漉之汗,故为其病逆,未可治也。夫疟之始发也,阳...

  • 📖伤寒论条文398条(全)|学习笔记📖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1~30条)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30~127条) 伤寒论条文抄录|学习笔记

  • 精读《黄帝内经》(第280天)

    【疟论篇】帝曰:疟不发,其应何如?岐伯曰:疟气者,必更盛更虚,当气之所在也,病在阳,则热而脉躁;在阴,则寒而脉静;...

  • 《黄帝内经·刺疟三十六》顺逆的转折点

    《黄帝内经·刺疟三十六》 【原文】凡治疟先发,如食顷乃可以治,过之则失时也。 【大意】大凡治疗疟疾,应该在病没有发...

  • 起例检方流程

    脉证辨病 《伤寒杂病论》是 辨××病的脉、证,并治。 1、脉 脉象只能主观把握吗?请看《脉象干支模型》。 2、证(...

  • 读《黄帝内经》素问 刺疟篇第三十六 3——疟疾怎么用针刺治疗3

    (原文) 疟脉小实急,灸胫少阴,刺指井。疟脉满大急,刺背俞,用五胠俞、背俞各一,适行至于血也。疟脉缓大虚,便宜用药...

  • 起例检方流程

    脉症辨病 《伤寒杂病论》是 辨××病的脉、证,并治。 1、脉 脉象只能主观把握吗?请看《脉象干支模型》。 2、证(...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倪海厦金匮要略笔记(六六)疟病脉证并治第四之辨脉治疟/牝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botd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