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的宅基地比较大,房子也就盖的大,房间多。人少房子多,一半的房间都空着。刚好弟妹想要一个书房,老爸就给他们留了一间,让他们按照自己的喜好装修。就这样我们家成了村里的第一个有了书房的家庭。
我们家往上数五代都是农民,没有出过读书人。在老爸这里,对读书人有一种近乎虔诚的崇敬。所以他极力鼓励我和弟弟上学。一方面,希望我和弟弟能通过读书改变命运,另一方面,则是他始终坚信读书能使人通情达理,品德高尚。可惜的是,我和弟弟都不是读书的料,各自混了个大专文凭,也就算完成了学业。但这已经是家族里读书最多的了,也就让老爸颇感自豪。至于品德,老爸在村里以及朋友们的口碑足以说明,我和弟弟品德不会差到哪里去。老爸在这方面则颇为自信。
后来家里迎娶了弟妹。弟妹在学历上比我和弟弟要再高一个等级,加之弟妹确实如老爸所希望的一样知书达理,老爸非常高兴。大概也是因为弟弟的学历,所以媒人才给他介绍了弟妹。这就让老爸更坚信了读书的重要性。
对于老爸而言,书也是一个特别的存在。老爸说:书是他的老师。是书带着他走向作为一个农民的事业"顶峰“,成为当时行政村中仅有的几个万元户中的一个。老爸年轻时靠着一本本农技术完成的塑料大棚的搭建,瓜果蔬菜的种植,病虫害的防治等等,从传统的依靠经验种植蔬菜,到以科学种植。至今还有几本书关于病虫害防治的书在家里保存着,是老爸曾经奋斗过的见证,已经有近30年历史了。
基于以上原因,当未过门的弟妹,提出想留一个房间做书房时,老爸欣然答应,并热情地参与到书房装修风格和布置上来了。
当我们一起闲聊,畅想书房的妙处时,我们在装修一个一年到头用不到几次的书房的问题上有了统一的认识。
首先,书房是满足了我们存放杂书籍的实际需求,同时也满足了我们附庸风雅的心理需求。我和弟妹都爱看些闲书,也都有一些一直保存的旧书。尤其是我,几乎每年都会新购几本,七七八八下来也攒了一批。空闲时,能坐在书房里看看书,聊聊天也是一种精神上的享受。
其次,对于后辈人的引导。这恐怕也是老爸最看重的。我们效仿古人,提倡耕读传家。后辈们不一定能读好的大学,也不一定能成就一番伟业,但是我们希望他们勤读书,多读书,成为一个有文化素养的人。哪怕是个农民,也是一个新时代的农民,一个有文化的农民。”耕读传家“可以口头传达,这是心理上的,书房存在于一个农家里,则是耕读传家最好的实物证明。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