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科技的飞速发展,不仅改变了我们的衣食住行,也改变我们的沟通交流。我们很少计算沟通交流的成本,总觉得这个是个感应的问题。
今天晚上坐滴滴,师傅问我怎么走,我直接告诉他:直走左转!然后他就说起之前遇到的打车小伙伴的回答,有的人说你看导航啊,有的人说这都要问,有的人会说滴滴有显示啊……大部分人都是在抱怨,但是对于问题及时快速的解决并没有什么作用。我们不要在坐上车的那一瞬间就觉得自己是上帝,虽然是有偿服务,但是短暂的距离,需要我们和司机师傅共同完成。彼此不是对手,而是合作伙伴,所以不要给自己和师傅圈定权利义务的分界线。
很多东西不是非黑即白的,中间还有很多灰。磨平棱角,用有限原则处理问题,方为上册。
最近同事的妈妈及家人都让她回老家工作。一边是扶养自己的父母,母亲是个爱情不幸福做生意的女强人;一边是年仅22岁的学习艺术设计的姑娘。
母亲没有和孩子沟通便为她托人找了一份月薪六千的文员工作,但是热爱设计的姑娘不想放弃自己喜欢的工作。母亲说她到了谈婚论嫁的年纪,坚决让回去,母女俩因为工作的事情谈的并不开心。
可能由于母亲的生活经历,她觉得孩子在自己可控制的范围内是对孩子的爱,但是孩子成长的环境和上一代是有差异的。两个人的思想是没有交集以各自为中心的园,束缚了自己,也阻碍了彼此走心的沟通!两个人说着自己的想法,都没有现在彼此和终极目标的角度上思考!
如果是为了孩子的工作与安全,那么在外面的孩子要多给父母讲述自己的近况,多表达自己的想法,分享自己的生活,别人父母变成局外人。别以为远走就能高飞,其实我们都是一只带线的风筝,一端是我们追求自己的心,一边是父母牵挂的心。回家并不是不可以,至少工作让自己处理,父母即使是参天的大树,也有树叶凋零的时候,让孩子尽早学会独立面对生活。庭院里练不出千里马,花盆里练不出万年松,学会松开一些怀抱,让孩子经受风吹雨打,独立成长。
我和老妈的相处之道,彼此当做对方的老师,彼此像朋友一样分享,像孩子一样撒娇。科技让我们更聪明,各种软件,父母对这些和他们年轻时候有差异的新鲜事物并不熟悉,随着年纪的增加,他们是畏惧新事物的,你要陪伴他们接受学习心得东西,比如玩微信,玩抖音,让他们参与到我们的圈子,他能才能接受我们的思想。父母那一代是没有现在这么多的表达方式,我想你啦,么么哒这些表情包还没有,现在我们有太多的方式,一首情歌,一段舞蹈,一句土情话,一个表情包……太多传递爱的方式,所以不要不好意思的禁锢自己丰富的情感表达。
我们都需要被肯定,被爱,被夸赞!了解基本的诉求,一切思想的怪圈都不攻自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