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姆说:“在这冷漠的世界上,无法躲避的邪恶始终包围着我们,从摇篮直到坟墓,对此,善虽然算不上是一种挑战或者一种回应,但却是我们自身独立性的一种证明。它是幽默感对命运悲剧性和荒诞性所做的反驳。”
我们在书和电影里看别人的故事觉得很励志,但生活中,痛苦并不会成就一个人。痛苦就是痛苦,大部分时候毫无意义,甚至会摧毀一个人。你阳光明媚充满热情,为世界和平、民主自由、男女平等在网上大声疾呼,只因为你没有被生活怼过。有的人被命运教育过一次,就要靠嗑药来寻找生活的意义了。
曹雪芹看透了痛楚才是人生的真相,所以写下“悲凉之雾,遍被华林”的《红楼梦》,字里行间都是幻灭,绝不教你热爱生活,只是告诉世人,那些权力、财富和爱情全是空的,恍恍惚惚,如梦似幻,一触即破。
人被构造出来是为了给基因服务的,而不是相反。哪怕清楚地知道体重直线上升存在高血压、糖尿病和心脏病的风险,还是无法抗拒甜食的诱惑,这是基因主人布下的陷阱,让你拼命储存能量繁衍后代,确保它自己可以复制和延续下去。
大自然有很多这样的例子,完成了交配使命的动物自动死去,给后代腾挪空间与资源。只有人类创造了科学、艺术和爱情,填补了造人之余的漫浸人生。但弗洛伊德认为,人的一切心理和行为的动力都是力比多,即性欲,而这也是爱情的本质和创造力的源泉。
明星前赴后继地出轨——这个时代看上去礼崩乐坏,兵荒马乱,其实不是人性沦丧了。人性自古如此,人是基因的奴隶。全部形而上学的胡扯,都抵不过一句“身体很诚实”。
人类追求永生不死是徒劳的。因为人的观念同人的身体一样,并没有永存的价值,扬弃是必要的,也是人类作为一个物种适应环境变化的必由之路。
正如马克,吐温所言:“让我们陷入困境的,不是无知,而是真相不是我们以为的那样。”
人往往把自己看得很大,可想一想三百万年的人类历史,多少爱恨情仇,生离死别,对这个世界而言又有什么意义?一切都化作黄土,随风而散;再想一想脚下的大地,埋葬了多少嬉戏的恐龙,深思的古人,我们又何曾感受到他们的存在?
人类算什么?太阳系算什么?一切又都算什么?最后不过是一颗颗游离的粒子,什么也没有。这个世界多你不多,少我不少。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
人的一生都在同生命的虚无对抗,同逐渐逼近、亮出獠牙、逃无可逃的死亡对抗。那些你所珍视的东西,无可避免地一一走向终结,可它们毕竟实打实地存在过。如果说生命毫无意义,那它们的存在就是意义。
繁华靡丽,过眼皆空。五十年来,总成一梦。
这个世界上有无数种价值观,其实归根结底只有两种:王道和霸道。或者说,人性和兽性。
《一代宗师》里,叶问说:“我见过了高山,才发现最难过的原来是生活。”绝世高手,也逃不过一日三餐;理想再远,还得老老实实吃饭。于是,在庸常的现实日复一日的打磨下,大部分人都成了基因的载具,欲望的奴婢。
事实上,我们都是兽性的产物。远古时期,智人将尼安德特人屠戮殆尽。为了生存,人类内部也自相残杀,活下来的都是人性最少的那一拨。故《三体》有言:失去人性,失去很多;失去兽性,失去一切。
阅读不只是为了观赏风景,更是为了直面自己。人们每天置身于现实之中,却很难触摸到它的本质。
俗话说,人生除了肉体的苦痛之外,一切痛苦都是想象出来的。换句话说,人类受苦的根源在于我们无法控制自己的思维,反倒成为思维的奴隶。
假我最大的特点就是只关注过去和未来。没有过去,假我怎么证明你是谁?不把自己投射到未来,假我又怎么确保它继续存在下去?对假我而言,现在的你只是工具,只是未来某个目标的手段。为了在将来获得某种虚幻的慰藉和满足,它不惜牺牲现在的你,使你完全活在对过去的回忆和对未来的期待之中,任由时间在指尖流逝。
人的痛苦,源于妄念和匮乏。妄念者,挥之不去却必须依靠他人才能实现的愿望。与匱乏一样,妄念是假我制造出来的一种“永远想要更多”的欲求,令人不能自拔。
你不必向这个世界证明什么,不必相信“今天你对我爱答不理,明天我让你高攀不起”的暗黑鸡汤。人生不是证明题,你想为之做出证明的女孩,等你成功时早已嫁作人妇;你想为之做出证明的对手,等你成功时單已相忘江湖或相逢一笑。唯一可以把握的,便是信此良知,毫不动摇地去做。
一个人需要隐藏
多少秘密
才能巧妙地
度过一生
这佛光闪闪的高原
三步两步便是天堂
却仍有那么多人
因心事过重
而走不动
你变成自己不喜欢的人只为让自己喜欢的人多看你两眼。
问题是,既然老天不会让人随随便便成功,又怎么可能允许你好整以暇地得到真爱?
人世间的故事翻来覆去也不过那些情节。别人身上的痛苦,大抵你我生命中都曾出现过。
即使你顽强地同这晦暗的世界对抗,把每一丝努力都化作对命运的谴责,时间也会磨平一切,答案在风中飘荡。
人生是一场孤独之旅,再亲近的人也只是生命里的过窖,无法陪你走完全程。
我们终将独自面对生、老、病、死、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同命运扳一辈子的手腕。
生和死,苦难和苍老,都蕴含在每个人体内,总有一天我们会与之遭逢。
向宇宙中遥望得越远,就向自己的内心挖掘得越深;最终,这两条分开的探索之路合而为一,我们的心中便拥有了整个世界。
赚钱是我们这个时代不可置疑的政治正确,哪怕为此铤而走险。但我还是想质疑一下,是不是这个世界上的一切都可以被贴上一个价格,拿来交易?或者换句不雅的话,所有的事情都需要那么高的效率吗,那人类还治疗早泄干什么?
人类大部分的痛苦都是因为期待的存在。其实人生中不存在任何必须的事情,只存在不必要的期待。没有任何期待和面子的人生是最美好与自由的,因为只有这样,人才能听到自己的心。
贫穷不是财产的减少,而是贪婪与欲望的增加。
追求自由并勇于承担由此而来的孤独、迷茫和压力,面对自己内心深处最真挚的想法,不为任何虚幻的概念和僵化的教条而活,不为迎合任何人的期待而活。
所有的生活方式都无对错可言,只要这是生命个体自己的选择。
自由从来就不是一种最迫切的人性需求,懒惰和贪婪都比它更有市场。只有在比较当中,自由的重要性才能显现出来。
唯有当生命的价值不必用外在的成就来衡量时,唯有当个人不必受到权力和金钱的操控时,唯有当每个人的良知与理想不是出于满足任何人的期望,而是他自发的、独特的主观能动时,自由的光辉才能洒满人间。
弗洛姆认为:“一个所谓能适应社会的正常人远不如一个所谓人类价值角度意义上的精神病患者健康。前者很好地适应社会,其代价是放弃自我,以便成为别人期待的样子……相反,精神病患者则可以被视作在争夺自我的战斗中不准备彻底投降的人。”
精神病人是孤独的,而正常人最害怕的就是孤独。
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不与人合作,就难以生存;二是生命若无从属,若无某些意义与方向,人就会被虚无压垮。
比起个人来,时代更容易出错,因为每个时代都有很多种看法,在随后的时代里会被认为是错误甚至荒唐透顶的;同样,也有很多当下不为人所理解乃至拒斥的看法,在未来却被普遍接受,奉为真理。
每个人都有属于他自己的路,谁也无法替之安排。
以怨报德是忘恩负义的中山狼,应该受到刑戮;以德报怨则是唾面自干、没有是非观念的小人,即孔子鄙视的“宽身之仁”。
但事实上,这种息事宁人的宽身之仁恰恰是指导底层老百姓为人处世的生活哲学,很多人家里还挂着“让三分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的对联,照这价值观发展下去,最后就是孔子最讨厌的那类人——乡愿。即貌似忠厚,实则同流合污的伪善者。
王阳明有言:“求之于心而非,虽其言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求之于心而是,虽其言出于庸常,不敢以为非。”
回到孔子的“以直报怨”。在他看来,这是一种君子之德,而“以德报怨”则是小人信奉的“吃亏是福”的避祸法则。前者寻求正义,后者在意结果。一个可能要付出高昂的代价,一个从实用理性出发,日子会好过得多。
事实上.人生之初,即无公平可言。有人美,有人丑:有人生在钟鸣鼎食之家,有人长在穷街陋巷。这种由起点不公造成的两极分化使得穷者恒穷,富者愈富,如果没有一个好政府来宏观调控,任其发展,必然酿成革命,以最血腥的方式重新洗牌,将大多数人推回到同一起点。
叔本华所说:“‘人是什么’要比‘人有什么’重要得多,也比‘他人的评价,重要得多。”
成功虽以物质为表征,但莫不以精神为其来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