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①人生到了最低处就会出现转机。做事到了最难的时候就会马上成功。修行到绝望就会突破小我,开悟。
见到光明前要经历一段黑暗,开大智慧前要经历无明困惑。
一切境界都不会持久,都会改变。修行不是改变环境,而是让自己有耐心等待环境自己改变。
大智慧不是对抗和逃避,而是无条件接纳一切人事物。
当你有为时,你能够做的其实非常有限。当你无为时,宇宙会替你做,宇宙的力量就是你的力量。你能调动宇宙的力量,还有什么目标不能达成呢。
宇宙,大我,就是真心(如来,佛心,真如,自性,梵,真主)。总之名词概念很多,意思完全相同。
②修行成功与否与态度有很大关系。只要你真心修行,就没有不能成就的。只要你真诚地修,每天都在进步。小悟也许感觉不明显,但是大悟一定会发生,让你刻骨铭心。
修行与做世间事情的道理是一样的,只要你目标清晰坚定,不可能做不成。
如果找不到目标,目标模糊,当然无所谓成功。
如果修行了却没有效果,那么原因就是你根本没有真正修行,只是假装在修行。
如果有大福报,命运很好,一帆风顺,谁愿意修行呢?这样的人只会更迷惑,造更多罪,除非他是乘愿再来。
真正的修行人就是跌到人生低谷的人,似乎毫无希望的人。这样的境遇才能激发人向上的力量,激发无限潜能,让心灵觉醒,成为大慈大悲救苦救难的佛菩萨。
命运为什么给你安排这么多苦难,就是想成就你的大愿。
每一个伟人都曾经是最不幸的人,而他们的博爱智慧就来自这种不幸。
③“我”是一切的根源。生气不能说明别人一定错了,而主要是自己的世界观和习惯造成的。
如果找到了生气的根本原因,做到不生气就比较容易。
如果只是忍耐,很容易忍出癌细胞,而且很多事情我们是忍不住的。
生气说明我们不能主宰自己,而把控制权交给了别人,被别人有意无意控制了。
如果自己能够做主,那么任何外面的人事物都不能影响我们。如果心灵不能自由,那么任何事情都有可能使我们失去心理平衡。
为什么总是看到别人的错误,喜欢与别人辩论,喜欢控制别人?
别人的错其实是自己的错误的投射,真正错的是自己。
辩论并不能改变别人,真正自信的人不需要辩论。
看到别人就生气,实际是看自己不顺眼,自己生自己的气,别人只是一面镜子而已。
④经常谴责负能量,我们就会变成负能量,也会被别人谴责。
经常歌颂美好,我们就会成为美好,被别人歌颂。
经常生气,就会习惯于生气,总能遇到值得生气的人和事,不生气反而感觉难受。
经常保持喜悦,就会发现喜悦根本不需要理由,也不会被别人干扰。
⑤命运不过是一种习惯,习气。所谓正确,根本没有什么理由,只是我们习惯了这种认识方式,习惯了这种世界观。
智者眼里没有什么是错的,所以不需要反对什么,因此也没有什么会让他辩论或者生气。
智者习惯赞同,因为他的思维全方位无死角,任何思想都能被他认可,他可以用一切方式思考。
反对是一种习惯,赞同也是习惯。辩论是习惯,沉默也是习惯。修行就是改变旧习惯,建立新习惯,直到超越任何习惯。
修行开始需要忍耐,但是忍耐不是最好的方法。应该改变认识,扩大心量,增加智慧,看惯了一切就无须忍耐。
忍耐久了就会心平气和,心平气和了就能包容,包容了就能够超越。
⑥后人超越前人不是因为后人厉害,而是起点高。前人给后人奠定了起点和高度,所以后人可以不必从零开始。
学习就是增加自己起点高度的方法,你的成就取决于你继承前人的程度。
不能创新,说明你没有真正继承。如果你真正理解了前人,就一定可以超越前人。
超越就是继承,没有超越说明我们的高度不如前人。
不会创造是因为我们不敢犯错,总想永远正确,不敢冒险。
不断试探犯错,你会发现根本没有错误,只有新发现,新感受。
没有创新的生命已经死亡,活着就必须创造。活力就是创造力,模仿就是死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