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辙《汉文帝论》
老子曰:“柔胜刚,弱胜强。”汉文帝以柔御天下,刚强者皆乘风而靡。尉佗称号南越,(史记:南越王尉佗者,真定人也,姓赵氏)帝复其坟墓,召贵其兄弟。佗去帝号,俯伏称臣。匈奴桀敖,陵驾中国。帝屈体遣书,厚以缯絮(zeng xù。缯帛丝绵。亦指缯帛丝绵所制衣服。)。虽未能调伏,然兵革之祸,比武帝世,十一二耳。吴王濞包藏祸心,称病不朝。帝赐之几杖,濞无所发怒,乱以不作。(举例论证首句观点。怀柔之策,降服强梁,韬光养晦,以聚国力。)使文帝尚在,不出十年,濞亦已老死,则东南之乱,无由起矣。至景帝不能忍,用晁错之计,削诸侯地。濞因之号召七国,西向入关。汉遣三十六将军,竭天下之力,仅乃破之。(对比。反证。若文策景随,何至于乱?)
错言:诸侯强大,削之亦反,不削亦反;削之,反疾而祸小,不削,反迟而祸大。世皆以其言为信,吾以为不然。诚如文帝忍而不削,濞必未反。迁延数岁之后,变故不一,徐因其变而为之备,所以制之者,固多术矣。猛虎在山,日食牛羊,人不能堪,荷戈而往刺之,幸则虎毙,不幸则人死,其为害亟矣。晁错之计,何以异此!若能高其垣墙,深其陷阱,时伺而谨防之,虎安能必为害。此则文帝之所以备吴(吴王刘濞)也。(引申深入说明,意为须无为而治。散人曰:非也!此亦养虎为患焉,正因文帝如此,以致吴王坐大,卒以乱。)
呜呼!为天下虑患,而使好名贪利小丈夫制之,其不为晁错者鲜矣!(责晁错隐赞文帝,亦隐射现实。)
简评:
文章简洁有序,层层论证,对比说明,一目了然。
方苞《汉文帝论》
三王(夏禹、商汤、周武王)以降,论君德者,必首(意动用法,以**为首)汉文,非其治功有不可及者也;自魏、晋及五季,虽乱臣盗贼,闇(同暗)奸天位,皆泰然自任而不疑,故用天下以恣睢而无所畏忌;文帝则幽隐之中,常若不足以当此,而惧于不终,此即大禹“一夫胜予”、成汤“栗栗危惧”之心也。世徒见其奉身之俭,接下之恭,临民以简,以为黄、老之学则然,不知正自视缺然之心之所发耳。(推测汉文帝有自卑心理,不只是无为而治。)
然文帝用此治术,亦安于浅近,苟可以为而止。其闻张季(张释之,字季。)之论,犹曰“卑之毋高”,盖谓兴先王之道以明(使动用法,使**明)民,非己所能任也。孔子曰:“子产犹众人之母也,能食(名词作动词)之而不能教也。”《书》曰:“周公师(名词作动词)保万民。”若文帝者,能保之而不能师也。夫是,乃杂于黄、老之病矣夫!(用文帝自语及《礼》《书》之言论证文帝浅薄而自卑)
简评:
望溪先生约其文辞,去其烦重,以制义法,力倡雅洁,本篇可见一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