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言读后(中)

作者: 不熟的果实最好 | 来源:发表于2019-07-14 11:06 被阅读2次

(接上文)

二、出处

米芾著作归于《书史》《画史》《砚史》《宝章待访录》《海岳名言》(以下简称《名言》)(均收于《四库全书本说郛》);另有《海岳题跋》(以下简称《题跋》)七条和《宝晋英光集》八卷(取自《丛书集成新编》)。共本。

1、有意思的是《宝章待访录》分为“目覩”(覩通睹)与“(的通得)”,就各帖记录书者、材质、有趣的帖文跋文、流转故事,按照得见与听闻分开,因为谈及多是名帖真迹,所以为后人所珍重。

2、《宝晋英光集》包含辞、赋、古诗、(格)律诗、长短句、序、赞和帖文等等,近似于米芾全集。

但据清代书家翁方纲的《米海岳年谱》记载,《宝晋英光集》原为《山林集》,有一百卷之多,宋朝廷南渡后大部佚失。南宋岳飞之孙岳珂重辑时少得可怜,至清朝中期时已经仅剩八卷了。

这本《年谱》记载的著作也仅包括《书史》、《画史》、《宝章待访录》、《题跋》和《宝晋英光集》而已,共本。但考虑到《名言》和《砚史》都已在当时收入《四库全书》,可见翁方纲的论述仍有遗漏;而把《名言》写作《题跋》则不太可能,因为《名言》里的文字不像上述《题跋》那样简单论帖。

3、以上几本书的内容多有交叉,但《名言》却体裁不同,应该是后人选自米老的有关题跋和杂论,是他书学思想的遗珠,所以未见于包括《宝晋英光集》在内的其他著作。这本书的论点鲜明、逻辑自洽,透露的信息量很大;并且成书已久、广为人们接受,所以它是帮助我们理解米海岳书风的钥匙,是本不能错过的好书。

三、前言

1、《海岳名言评注》(以下称《评注》)卷首语里提到民国大文人余绍宋的一段话;“书名‘名言’,当为后人所辑。米老虽狂,应不至此。”又说到“《四库题要》谓其讥贬古人太过,‘不免放言矜肆之习’,然此真是米老真面目,毫无客气处。”

这段话提纲挈领地总结了《名言》的基调,即米芾这些评述直率地臧否书家,并不遮掩;书中自我评价颇高:“心既贮之(指书法的审美真谛,寄托于古代法帖),随意落笔,皆得自然,备其古雅”,(自己)“取诸长处,总而成之”。

清廷《四库全书》的总目评米芾言论讥贬太过,但“心得既深,所言运笔布格之法,实能脱落蹊径”。《评注》则高度概括米老的真诚个性,一针见血。北宋的轩昂士子,才识过人,才会有这一本简明扼要的断语。

2、说句题外话,《评注》卷首语引用了余绍宋“米老真面目”的观点,可见余氏对米芾的喜爱。余绍宋曾在国民政府任职,后来在天津成为梁启超饮冰室的常客,长于书画,见地不一般。

北宋以后,学米成为风尚,凡文人都对米芾青睐有加,这是因为米帖儁拔奇险又儒雅耐看,劲道特殊、别有生趣。尽管评论也有微词,比如指米字有失淡雅、敦厚,但米书真迹并不凶狠,而是雅致亲和、精神抖擞,即所谓“不怒张而自有筋骨”,这大概是书法的真谛

毕竟米字开拓了新的写法,这在书史的关键节点上,和张芝、羲献、颜真卿、怀素的贡献相接近。

3、在这本《名言》里,米老的书论侧重于结体布局运笔精神方面的思考。《评注》显然深谙米芾书论的逻辑,一注一评考据细密,甚至指出几项米老的笔误。

比如考证书中论及唐代书家徐浩,并非颜真卿的“辟客”(意指征召来的勇士),而是岁数比颜还大的襄阳太守;另外米芾把颜书《争座位帖》里的“郭公”误说成了郭英乂(乂音义,指安定)之父郭知运。但瑕不掩瑜,米芾专门的书论多是珠玑之言,可以供人回味。

四、书的结构

《名言》共有一千八百余字,分成二十六个段落。我大致分了类,以作索引。

第一篇可以当成开宗明义。米芾引用南朝梁武帝萧衍《古今书人优劣评》里赞颂羲之的“龙跳天门、虎卧凤阁”,说明这样指向不确定、意象模糊的比喻对初学者而言十分头疼,起不到指导作用。所以他所说则要求自己切合实际、不做过分的礼赞。

这里可以看出米芾简洁、实际、真诚的治学态度,直指肯綮(音肯庆,指关键处)发声,言辞平易,绝不云山雾罩。

除这篇以外,《名言》围绕大字小字筋骨之说展开评论,并对唐宋名书家辛辣点评,这是最为精彩也最能给人启发的段落。米老的话未免尖刻,却都是让人听得懂的透彻话语。尤其有一段 “召对”,后人有所领悟,明白米芾所指,结论使人豁然开朗。

碍于篇幅所限,本文拟在下期介绍书中反复阐述的四方面观点。拾得牙慧,也谈谈我的实践和理解。

抄录一段《海岳名言》论书句:

唐人以徐浩比(王)僧虔,甚失当。浩大、小一伦,犹吏楷也。僧虔、萧子云传钟(繇)法,与子敬(献之)无异,大小各有分,不一伦。徐浩为颜真卿辟客(征召的勇士),书韵自张颠(旭)血脉来。(张旭)教颜大字促令小,小字展令大,非古也。

(未完待续)

名言读后(上)

问答(五)——什么是文人字

为什么学习书法要懂格律

亲人远念和大观楼

翰墨宝筏——思翁大展巡礼

摊卷添灯写压纹

英雄此季赴轮台

故园权作少年游

不添烟柳也春山

问答(一)——书法字库和拇指着力

谷雨忆洛阳

问答(二)——看起来成熟与大字难写

书法核心的字眼

问答(三)——字的结构和悬肘法

多看一眼的要领

春日遣怀——红尘二首

问答(四)——写字别扭和起步的法帖

凌寒亦着枝

哪个才是宋徽宗

云在青霄水在瓶——禅机和书法的疑案

中原北望气如山

苏东坡的归隐

被误读的米元章

无公则无南宋

斜风细雨入汤山

北宋的几个瞬间

几种讥讽

明珠就性赠襄阳

翰墨风流——三个维度看书法

黄鹤楼的鹤是哪一种黄

盲写的状态

酒后的状态

荒原一联

敬请关注本微信公众号:不熟的果实最好

相关文章

  • 名言读后(中)

    (接上文) 二、出处 米芾著作归于《书史》、《画史》、《砚史》、《宝章待访录》、《海岳名言》(以下简称《名言》)(...

  • 名言读后(上)

    ​六月有幸随同上财校友的读书活动远赴银川,我们在塞上江南彼此交流读书心得。宁夏的大漠长河与湖光山色让人眷恋,校友之...

  • 名言读后感

    如果想有所成就,必须不断杀掉自己。 ---毕加索 看到这句话很有感触,因为自己之...

  • 叶圣陶名言(中)

    要使生活向着求充实的路,有两个致力的目标,就是训练思想与培养情感。 理想是事业之母。 一个学校的教师都能为人师表,...

  • 我最喜欢的一句名言

    我喜欢的一句名言 名言是人生的指路灯,名言是人生的座右铭,名言是人生中的警钟。我就被各种各样的名言所勉励,...

  • 女儿写的读后感

    今天女儿给了一篇她写的读后感给我看,小家伙知道用一些名言了,读后感如下: 莎士比亚说过:“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

  • 读书的启示

    读后会使我们增长知识。书是我们的精神食粮。杜甫有一句名言: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

  • 读《董仲舒》感悟8

    写历史名人名言目标:认识名人,了解名人,学习他们的名言。把名言用通俗易懂的故事,从故事中领悟名言,跳出思维模式,让...

  • 读《朱熹》感悟10

    写历史名人名言目标:认识名人,了解名人,学习他们的名言。把名言用通俗易懂的故事,从故事中领悟名言,跳出思维模式,让...

  • 读《庄子》感悟 3

    写历史名人名言目标:认识名人,了解名人,学习他们的名言。把名言用通俗易懂的故事,从故事中领悟名言,跳出思维模式,让...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名言读后(中)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cjbk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