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周时间,听了几本关于情绪的书,分别为《幸福是出发地,但不是目的地》,《情绪是什么》,《共情力》,《我们与生俱来的七情》,《你好,焦虑分子》,《非暴力沟通》。
每一本讲述的内容都基本类似,区别只是表达上不一样,亦或者是侧重的方面不一样。总体来说,都是对情绪的认知,以及控制情绪的方法。情绪是与生俱来的,正面的情绪是自我保护的一种心理方式。尤其是一些我们认为的负面情绪,比如:焦虑,愤怒等。起源于我们的祖先在远古时代,时刻保持对危险的警惕,一次次的躲过灾难。古人云:“居安思危”,“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等,其实表达的就是正面的情绪,自我保护的意思。这些是可以不必去在意和纠正的。
心理学上研究的更多的是负面的情绪,也就是所谓的情绪过激。这种情绪就会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严重的会影响社会的发展。所谓的情绪过激,就是人们不能很好的控制情绪。本来情绪可以作为我们的战斗武器来保护我们,但反而却被情绪控制,类似走火入魔的感觉。
那怎么控制情绪呢?基本上大同小异,归结通用的方法如下:
一.接受情绪
接受,应该是最宽容的词语。不管如何,是好,是坏,我们都统统接受。不反驳,不抗拒,顺其自然,顺道而为。还有什么可以让我们不爽的呢?开心就笑,悲伤就哭,听从自己的内心,理解自己的感受和需要。害怕失败就去努力,努力了还失败,那就汲取教训,重新来过,千万不要把自己的努力放在获取他们的关注上。
国人习惯的讲情绪与安全感联系一起,对安全感解释了一大圈,发现归根到底就是接受情绪。接受各种不一样的自我,就像黄晓明的《独木桥》,“懦弱是我,坚强是我,不自信也是我,这些好的坏的加起来,就是这个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我”。也就是关注自己内心的需要,接受我们的与生俱来的情绪。
认识自己,先了解情绪
二.情绪的转换
转换,可以理解为能量的转换。情绪也是会产生能量的,需要合理的流通渠道。能量太多太少都会影响我们的生活。太少,可能就会产生情绪麻木,对自己,对他人就会麻木不仁,类似行尸走肉。这种人,就需要去汲取别人的情绪能力,比如看电影,和其他人聊天,激发自己的情绪。或许你会说佛家,他们不悲不喜,是不是就是情绪太少呢?不是,他们才是情绪的控制者,是协调情绪的高手。他们只是把很多的情绪的力量用在他们需要的地方去了,和我们关注的点不一致。
情绪太多,同样是问题重重。对内,压抑它就会造成自身的压力。对外,释放它就会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伤害。所以我们需要合理的释放或者转化。
对于释放方法,主要有以下方面:
1.保证良好的睡眠
睡眠,基本上可以缓解很多问题。心情不好,睡一觉。有点累了,睡一觉。身体不好,睡一觉。没有什么是睡一觉不能解决的。如果有,那就再睡一觉。不不不,如果有,那就换一个方法试试?嘿嘿
2.专门的发泄方式
现如今针对各种情绪的发泄,已经有各种各样的运动和道具来帮助大家发泄。游泳,跑步,打球,瑜伽,静坐,发泄室,发泄球等等,仔细观察,早已广泛应用。存在即合理,如果不仔细思考,根本就不知道外面的世界这么大。
认识自己,先了解情绪
3.张开口,一吐为快
不管是说,还是写,balabala,把所有的不快全全吐出,当然如果有人能接的住你这强大的攻击力,最好不过了。如果没有,那就自言自语,以毒攻毒,或者找个树洞,化动为静。
认识自己,先了解情绪
能把过多的情绪能力及时释放掉,固然很好,如果能成功驯服为己所有,那便是高手了。对于转化方法,主要的方法就是:化失控为动力
能量这么多,不好好利用,真是太可惜了。化一切能利用的能量,转化为动力。害怕失败?努力吧!不自信?努力吧!失望了?继续努力吧!努力,努力,不停的努力,能量耗完了,还有力气情绪过激?
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应该是成功控制情绪的状态了。不因外物而喜怒无常,不因自己而悲欢变化。待人待物,均顺其本性,顺势而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