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论

作者: 琴侠 | 来源:发表于2017-09-12 16:55 被阅读0次

    酒 论

    读了用《活着从**回来......》标题发的文章,有博山版本,有河南版本,有感想,亦有联想,借用这个标题夺人眼球未免拙了一些,还是把博山人的饮酒习俗托出来供大家评品一番,让人家知道这块小地方也有酒文化。

    酒局,作为一种接待客人的礼仪,博山似乎套路更多一些,就是劝客人喝酒的话题丰富一点,但是遇到个确实不能饮酒的,喝了酒就会伤害人家身体的,或者酒量有限又拗不过主人盛情的,岂不是起了反作用?

    劝酒,敬酒,带酒,都有个度的把握,这个掌控的力度恰到好处,才是真正的礼仪到位而又尊重了客人的需要。所谓的入乡随俗,并不是要归俗,强人所难难免会造成尴尬,这一点界限是要划分清楚的。

    带酒,是主人礼仪的带头形式,宴会的全部参与者在主人的带动下启动宴席,一般的带三个,六次酒,过去的三钱杯是一次一个,现在换成了大杯,这一杯酒分十二次饮完,基本是约定俗成的规矩了。一次酒局的气氛,许多情况下是看主人调动活跃场上气氛的能力的,话题繁多而不失精彩,才是大家喜欢参与又能相互沟通的,如果一人喋喋不休还要大家静听下去,也就太不顾及大家的兴趣而扫兴。

    劝酒,敬酒,总得有个理由,或接风洗尘或初次相见,或久慕大名或欢迎光临寒舍,话题紧扣客人身份,让客人自然的融入到宴席的氛围之中,无居他乡之感,这应该是盛情里表达欢迎的最佳方式。

    当然,遇到喜欢喝酒的,也得有大酒量的奉陪到底,喝好,喝足方能尽兴,客人安坐,主人倒是钻了桌子底,岂不有伤大雅,对吗?

    具体到婚宴,又分为便席,客席,游客席三种。展开了:便席----帮助忙公事,参与落作,搬缘房的,到了吃饭的时候所开的席,一般两个行件,两个饭菜;客席-----是招待客人的正规宴席,民间俗称为四四席;游客席-----招待新娘子娘家送客的宴席,这是整个婚宴中档次最高,最讲究的,从座次定位,陪客的选择,宴席进行中的敬酒和话题,都代表了双方家庭人员的素质风范,由此结为亲家,是双方家庭生活习惯磨合的开始。游客,作为客人受到盛宴招待,又是凌晨时分,应该是休息的时候却要掌勺操办,厨师更是辛苦一等的,所以待厨师精心准备的高档菜品上桌之后,客人是要以红包答谢的:参打头,海参汤上去之后,客人会把预先准备好的两个红包放进端菜用的传盘中,并嘱咐一声谢谢大师傅。厨房的厨师接到红包,自然会把两条新毛巾用热水浸透,送到餐桌上,亲自打好手巾把请客人净面以示感谢,这礼仪中的礼尚往来,也成为宴席上的一段精彩插曲。这个过程主家在传菜的过程是要把把关的,常常是待传菜的把红包接下来,主家打开过过目,如果红包够大则原包送达到厨房,如果红包小了,则给他换成大一点的,毕竟从落作开始至今已整整三天的劳作,以此形式答谢厨师,当然,劳务费和烟酒糖果还是照常规而办的。

    白公事的处理期间,前两天都是简单的便席,到做公事当日出殡前,要正规宴席招待母祖家,此类宴席是不能上甜品的,出殡之前或下葬回来还要安排谢席答谢亲朋好友帮忙的,主人家要逐桌行跪拜礼。此类宴席再丰盛,那也仅是主人谢意的一种表达方式,万不可以此畅怀痛饮,毕竟这是白公事。

    过去家庭的宴席限于孩子百岁,生日,老人的寿宴,因为这些都是家庭里面的大事件,值得庆贺一番求个热闹,现在请客喝酒的名目繁多,到是带了些俗气,孩子上学上个职业学校也请客庆贺一番,让人感觉太勉强。反而那些考上清华北大复旦同济天大南开山大海洋的,低调处理,真正的莘莘学子何必声张?寒门不出贵子,他可出学子,这是真正的硬指标,这种荣耀拿钱买不来的,遇此宴席,尽可但愿长醉不复醒,那酒,喝的高兴,可分享到一种学子登科金榜题名的喜气。

    酒,作为一种礼仪的载体是品酒交流,如果把酒场变成了依酒论量,饮酒变成了酗酒,话无遮拦谈吐粗俗,就失去了把酒临风的乐趣,无喜洋洋哉。

    历来的观点:酒,就是玩,不但能喝,关键得会喝。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酒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cocs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