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三三画画手绘艺海
闲叔说送礼:千万不要吃了“没文化”的亏,让收礼的人瞧不起

闲叔说送礼:千万不要吃了“没文化”的亏,让收礼的人瞧不起

作者: 萧三闲 | 来源:发表于2020-05-28 11:13 被阅读0次

    生在礼尚往来的社会,我们从小受到各种迎来送往的训练;活在社交化的时代,每年总有那么几次,我们不得不考虑给亲戚朋友、领导同事送点什么。

    送礼是门大学问,没办法三言两语说清楚。送礼这件事,往往是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没有人把握得滴水不漏,总有拿自己热脸贴人家冷屁股,甚至拍马屁拍到马腿上的时候。

    实际上,送礼这件事,最关键的是,千万别吃了“没文化”的亏。因为礼轻情义重,太贵伤钱,太重小心砸到脚。

    那么,既轻便(便宜的“便”)又“有文化”的礼物,怎么选?

    首先想到的,当然是扇子。一年四季,除了北风那个吹的季节,扇子都是最拿得出手,又最能附庸风雅(此处不是贬义)的好礼物。

    在空调、电风扇太过普及的今天,我们有一万个理由可以忽略扇子,却有一万零一个理由必须尊重扇子。凭什么?那可是有两千年历史的宝贝!君不见,一把团扇在手,家庭妇女立马变身名媛仕女;一把折扇在腰,街头混子看上去也有西门大官人的范儿。更要紧的是,拿扇子再怎么使劲儿扇,你不会得空调病啊!

    说正经的,按传统,夏季的端午节、七夕节,都是赠扇的最佳时机,男士送一把精致的团扇给心仪的小姐姐,比送上九百九十九朵玫瑰还香;女孩子送一把有文化的折扇给喜欢的小哥哥,有情人怎么看怎么帅。风流倜傥唐伯虎点秋香,最重要的道具是什么?一把折扇。那时候,四大才子,哪个不是折扇不离身?而秋香们,哪个又不是团扇不离手?《红楼梦》里晴雯那小蹄子撕扇子成了网红,如果她撕的不是扇子,哪怕是票子,也不会吸引任何关注。

    虽说一般情况,折扇配帅哥,团扇配美女,但像芭蕉、宫灯一类造型阳刚、块头偏大的团扇,大老爷们儿用起来也挺趁手的。真正有情人,配上对扇就更显情投意合,心意相通,虽然只花不到两件情侣T恤的钱,其意义不逊于镶鸽子蛋的对戒。

    扇子,除了帮助“扇男子”“扇女人”结“扇”缘,还是更适合送朋友、送领导、送师长、送同事的最佳礼物。晋代顶流名士谢安赏识朋友袁宏的为人,袁宏要到外地赴任,谢安执手告别时就送了他一把扇子,勉励他为当地老百姓“奉扬仁风”。这个故事,被《晋书》传为佳话。后来宋人洪迈有词:“卖刀无旷土,赠扇有仁风。”可见,给领导同事、师长朋友送把扇子,堪称最能打动人心的礼物,再恰当不过。更重要的是,送扇子既有故事可讲,又没有行贿的嫌疑,彼此还可以引为知己。

    再说了,扇子从一开始就出身高贵,贵族血统纯正。要知道,扇子最初并不是拿来搧风的,而是帝王出行时用来遮阳挡风避沙尘的。后来变成贵族必备的“腰扇”,普通百姓也是无缘得见的。即使在日本也同样如此,直到其平安时代(相当于中国唐末),普通人才用上了扇子,而县因为折扇、团扇仍未普及,寻常人家只能用蒲葵叶制作蒲扇,或用草编成团扇,聊胜于无。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一说到腰扇,你脑海里出现的画面是大夏天后腰上别着蒲扇的大爷大妈,而不是腰带上插着上等折扇的贵族公子的原因。

    因此,扇子本应上厅堂,拿来送人,当然更应该让其别具一格,题扇、画扇就成了中国书画艺术的一大门类。现代人也许不习惯接受传统书画的“老气”,不妨让扇面文艺小清新些,也算与时俱进。正因如此,扇子作为馈赠佳品,在今天仍然流量充足。

    送礼这件事,千万别吃了“没文化”的亏,让人收了你的礼,还在心里瞧不起,嫌你大老粗,骂你暴发户。

    广结扇缘,扇解人意,扇轻情义重,扇礼结善缘。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闲叔说送礼:千万不要吃了“没文化”的亏,让收礼的人瞧不起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cpoa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