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前带着宝宝从国外回来,一家人团聚了,生活上很幸福。谁知,我却开始“抑郁”了。职场遭遇“小人”,与上司不合,常被“碾轧”,工作不得志。业余寻找新的突破,不知从何开始,目标宏大,杂事缠身,执行力弱,理想和现实的差距让我郁郁寡欢。家人和朋友都劝我,想要的都得到了,差不多就行了。同事们也说,都有娃了,收入也可以,该混就混吧。 于是,我也越来越负能量,每天在职场就是抱怨和敷衍,回家陪娃又想着作点事情,焦虑、纠结、得过且过,失去了出国那阵的目标感和激情,迷失了自我。
在平庸生活里很幸运关注了剽悍一只猫的公众号,后来是剽悍晨读和饭团,猫叔的其人其事很激励我,原来还有这么多种成功方式,原来人的潜力这么强大。一直非常好奇猫叔到底是什么样的人呢?就像众多网红、名人一样,遥不可及。直到行动营招摹,原来还可以参与到猫叔的活动里,和众多牛人一起成长。经过两次申请最终加入了7月的成长营,荣幸地成为铁四连的一名成员。 加入成长营才发现身边居然集结了来自各行各业的牛人,大家成长背景、专业技能都不相同,但是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做更好的自己。
微习惯—执行力爆棚的秘诀
首先开始改变我的是执行力。不去做,然并卵。每个人都知道行动的重要性,可是要想改变自己谈何容易。读书的人不少,并不是每个人都成了猫爷。为什么呢?就是猫爷的名言—不去做,然并卵。下定决心早睡早起,结果晚上刷手机刷到失眠,早上困得听不到闹钟。缺乏对计划的执行力,听再多的道理也没用。如何提升执行力呢?难道只有头悬梁,锥刺股的毅力才能成功吗?斯蒂芬.盖斯的“微习惯”让我们这些普通大众看到改变的可能。原来不是毅力不够,而是计划和目标太大,大的自己都害怕,大脑潜意识都是畏难的。之前想把英语在提高到一个高度,量身定制了360度无死角的英语学习计划,每天写2分钟主流媒体报道,一个月一本英文小说,每周三篇新闻作品阅读……计划安排过度紧凑,缺乏弹性。工作上一有意外的工作常常做不完这么多任务,追求完美的我,郁闷焦虑自我否定,压力山大执行力弱,计划无疾而终。
微习惯就是避免人的畏难情绪,把计划制定到基本察觉不到工作量,但是要保证每天都要做,都要超额完成。既有完成的成就感,也防止计划过重带来的心理负担,造成不必要的内耗。 按照微习惯理念,我开始调整计划,要求自己每天至少朗读2分钟英语,或者看1篇英文报道。在完成行动营打卡的同时,利用碎片时间顺利的完成了英语任务,避免了心理的内耗,执行效率更高了,反而超预期完成了任务,英语渗透到了生活中,不是为了考试而学习,而成为一种兴趣、一种生活方式。
好心态—鸡汤模式开启。
国外毕业回国找工作很仓促,虽然之前也工作过,但是两年的职场空白,回来了才知道职场的坑多到数不清:直属领导在外地职场,用人唯近唯亲;公司派系复杂,政治斗争严重。重要的项目都是外地职场负责,脏活琐碎的事情都交给当地职场。一来就听老员工抱怨,直属领导什么都不懂还瞎指挥,项目推进不停的绕圈子,用于建议反而被穿小鞋。小人当道互相踩,真是不屑于为伍,慢慢被边缘化,空有抱负怀才不遇,慢慢被负能量笼罩。痛苦踌躇时候遇到了一群正能量爆棚的队员。原来做的任何事都是有用的,一步都不浪费。晨读《不抱怨的世界》、《我的情绪为何总被他人左右》让我找到了管理情绪的良方,不仅如何做自己情绪的主任,还有如何处理他人的抱怨。有领导的肯定当然很幸运,但是领导的态度不是决定工作的唯一标准。只要是有价值的工作,都应该全力以赴超领导预期的完成,因为人生的路每一步都算数,人生的每一刻都是自己在践行。除了处理好眼前的工作,还要跳出日常工作的盒子,规划5年、10年、甚至30年后的目标,以此来指导现在的工作,才能保证未来目标顺利实现。
行动营22天不知不觉过去了,跟大家一起努力打卡,奋力阅读,改变作息……22天并没有造就一个脱胎换骨的我,22天也归为光阴的一瞬间,但是我相信这22天是一个开端。和其他小伙伴相比,我的故事很普通,行动力也谈不上爆棚。但是行动营已经在改变我,改变我的心态,改变我的认知,改变我的执行力,改变我的生活方式。人生是一场马拉松,虽然步调缓慢,但是从不后退。
备注:作者群昵称为4排-080-Xu-产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