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四点,我被一阵鞭炮声和各种吹拉弹唱吵醒,心中烦闷,久久无法入睡。
这不知是第几次被丧事的噪音而吵醒,难道家属离开是一件值得热闹和开心的事情么?还是说要向世俗证明自己对老人的尊重?我真的无法理解这种低俗的丧仪文化。
我住的地方是九江濂溪区荷塘新村,这里应该住着很多的老人。因为每一个月的半夜我都要经受吹拉弹唱和鞭炮声的洗礼,然后再默默感怀,如果我死了,决不做这种扰民的事。
中国是一个礼仪之邦,注重殡葬礼仪。这一点从秦朝就可以看出。但是到了现代,为什么衍生出一种攀比和证明的心态?评判子女是否孝顺,大家不看老人生前是否享受子女关怀和照顾,而是看死后葬礼是否隆重,在我看来这真的是一种很悲哀的事。
我无数次看到很多老人享受不到子女给的金钱和关心,生前老人病了,大家你推我让,谁也不愿意照顾老人。老人去世了,大家担心葬礼够不够有排面,每个人哭的特别伤心。虚伪么?真的很虚伪!都是为了做给世人看,为了不落不孝的口实。
我记忆中我奶奶去世的时候,只有我的妈妈在旁边照顾。她有四个儿子,除了我爸爸在外地工作赶不回来,三个儿子在附近都没有过来看一眼。那个葬礼上,儿子媳妇都卯足了劲哭,好多人围在那里观看。那是我第一次觉得原来流泪不一定是真正的伤心。
一大早我打了12345给市民服务中心,她说这个范围不归他们管,让我打濂溪区城管,濂溪区城管让我打噪音环保,噪音环保让我打民政局,民政局让我打114,114让我打110,最后110说让我录证据。好吧,一晚上的愤怒此刻真的已经成为了无奈。
偶尔看美剧里亲人送别,每个人静静呆在死者墓碑前,严肃而又庄重。大家讲述对死者的依依不舍,然后慢慢散去。这是我心中对亲人离开送别的最好方式。我觉得就算亲人活到100多岁离开,对于他最亲的家人来说,都是痛苦的,何来开心一说?为什么请一些不知道什么人在你离开的亲人棺柩前各种吹拉弹唱?唱的歌声还那么的一言难尽?这就是送别亲人的方式吗?
树欲静而风不止,希望父母健在的时候,我们多对他们好点,而不是等他们不在了,再去向和自己不相关的人证明自己的孝心。谁管你孝不孝呢?
有生之年,真的希望这种低俗的丧仪文化不要再盛行。那接近十万的钱留着给家人健在的时候用,那才是真正的孝顺。你为了在别人眼里的体面,深深背负的这种没有意义的债,其实也不是你爱的家人愿意你背负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