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说说齐白石

作者: 甘草子的简书 | 来源:发表于2018-11-28 00:51 被阅读125次
也说说齐白石

我的家门口,就是白石广场。每日晚饭后,我须到广场沿着白马湖走一圈才自在。有时在朋友圈晒图,也喜欢晒“白石古莲城”在夕阳下的剪影和湖面上的倒影。倒是湖边的“白石纪念馆”,每年进去参观的次数屈指可数。

今日照旧,吃过晚饭后慢慢踱到湖边,却发现作为一普通市民,不能进到广场里了。广场四周被一人身高的栅栏围得个密不透风,里面传来华丽丽的弦管丝竹声,撩拨得人心痒痒。瞄准有几个空隙,却有官兵把守,原来官方举办以“齐白石”为名的国际艺术节,来了许多重要人物,闲杂人员不得入内。

有一刹那,有点失落。我每日从广场经过,他老人家大大小小的雕像,或蹲、或坐、或立,我视若无睹,在他身边来来往往,早就把他当一寻常老头。今日方明白,这老头虽近在眼前,却远在天边,与我相隔的,岂是十万八千里?

隐隐想起十几年前,白石第一届艺术节举办,借着艺术节开幕的风头,白石纪念馆落成。孩子的父亲跑回来跟我商量,说组织有意向把他调到纪念馆担任要职,我有些沾沾自喜,因两人都是苦读书出身,一点背景全无,能找一棵大树依傍不易。但随后横生一系列变故,我亦与孩子父亲分道扬镳,妻随夫荣终成黄粱一梦,无可追寻了。

那是我与众人眼里的齐白石走得最近的一次。那年艺术节,老人的孙辈从世界各地跑了回来,徐悲鸿的遗孀廖静文也被请来作陪。他们坐在我的前排,台上的主持是我心仪的男神——陈铎老师,他一头璀璨华发,风度翩翩如少年,让人印象深刻;和他搭档的,是我的美女同学——胡湛,当时文体局的“一姐”;而我身后的观众方阵,有一方是我们学校的优秀学生代表。因这些缘故,我陡生一分主家的自豪,左右顾盼,分外热情。

也说说齐白石

现在回想这一切,是颇为惭愧的。说句实在话,当时的我,除了知道老人家画虾有名,知道老人家曾自命“八大山人”走狗,知道老人家成名后的一些街谈巷议,其他,所知甚少。我甚至,都没在他的画前安静站立过。

一晃十几年过去了。

这十几年,世界多少有些变化。我自己,大大小小也经历过一些事情。但还好,和平年代,太阳底下无新事。我身边来来往往的,无非是生老病死,悲欢离合。

不过,我终于可以安静地看画了,看老人家的画。也读书,读与老人家有关的书。

渐对老人家有一些了解。因这份了解,我心生一份敬重,这份敬重,是真情实意的,与他是不是“世界文化名人”倒没有什么关系。

他出身湘潭乡下,没受过什么教育,入世之前,只认得300个字。这300个汉字,他祖父勉强认得,便手把手教他识得。祖父要求他不仅仅看见那300个汉字,一眼认得出,还要懂得它背后的含义。等祖父把自己认识的300个汉字全部教完后,紧跟着,他去上了学,可是家穷,只勉强上了一两年,便从此辍学,讨要生活了。跟多数村里孩子一样,砍柴、放牧……乡下的树枝多呀,随便掐一截,就可以作画。他东画西画的,居然博得不少好评。有一年岁尾,他拿了一张纸,站在高高的凳上,摹描人家张贴在门楣的驱邪图,很像那么回事,然后,村上人家为省下买画的钱,就把画神符的任务交给他了。

这意外的本领,在民国时期的乡村原本作不了什么数。不过是又因着要糊口,十几岁的他出门去拜师傅,学做木匠。在乡下,学一门手艺仿佛是唯一体面的出路,比如砖匠、篾匠、木匠等。因为天资异秉,木匠这一行他干得可不赖。到了后来,为了赚得更多的银子养家,他又自学起雕花来,不晓得从哪里得来的两本图谱。就凭借这两册古书,他无师自通地把木雕这个活计做得风声水起、别具一格——慢慢地,小木匠的名声渐渐大了,眼界也宽了,偶然的机会,又遇到好老师,念他家穷,自费教他作画。

就凭着那300个汉字的底子,在这一行怎行得通?他重新拿起《论语》等古籍。老师告诉他,学古籍是为日后的画上题诗打基础。因为勤奋好学,他的画屡受乡邻捧场。曾经,砍柴的时候,他因为痴迷绘画,回回误了正事,日暮时分,挑一根空扁担回家,祖母便好言相劝:孩子,吃饭活命是最紧要的事情……如今,卖画的银两终于可以将一大家子养活,祖母原本皱着的眉头舒展开了——有什么比养家糊口更重要,在这世间?

也说说齐白石

有一年,因着白石老人的缘故,毕加索的画展在湘潭举行,我去凑了一回热闹。可能是文化阻隔的原因,那一场“盛宴”我真的难以下咽,惟觉抽象画太抽象,失去了美的实质。后来跟懂行的朋友这么一说,挨了好一顿训斥。但我仍顽梗着脖子,坚持我的“俗世之美”。

在我眼里,齐白石实则就是一个深谙“俗世之美”的人——他将日常的平庸与艺术的高韬微妙地统一在绘画里——他甚至画一头大肥猪。折回来看,他的一生也仿佛就围绕着一件俗事——挣钱养家,一开始是养长辈、兄弟。后来,养自己数不清的儿孙。到了75岁上时,第二位妻子又给他添了一个儿子。他从20岁开始生儿子,一直坚持生到75岁,庞大的家庭分别在湖南、北京两地扎根,儿女与画作总是层出不穷地涌现。他唯一能做的是跟自己的妻子比赛着“生育”,他的生育方式是篆刻与绘画,以润格所得去养那一张张嗷嗷待哺的小嘴。

艺术从来不高尚,它是贴着地面而行的。那些把艺术捧得高不可攀,把一幅幅画作哄抬到天价的人,都别有用心。

曾经,因交游的缘故,我在座间洗耳恭听过某个名家的高论。但到底,我悄悄溜出席去,到外间去透一口气——

窗外的庭院,两只白猫正慵懒地趟在地上,斜着身体,微眯着眼,安享着一株玉兰树的荫泽。玉兰树盛大的花期刚刚落幕,在阳光雨露的滋润下,那些初出茅庐的叶子绿得祥和静谧,那样的绿是不谙世事的绿。一切都是浑沌的——无论白如飞雪的猫,玉兰树新绽的嫩叶,还是门外迎面走来的人……

这是白石老人眼中的人世,也是你我的人世:虽混沌,但安宁;虽日常,但圆满。

难求安宁的,是人心;难得圆满的,也是人心。

而他,齐白石,这位活了95岁的人瑞,你以为,他是单靠作几幅画活到95吗?

曾经,自我标榜为“读书人”的我,非常清高,时时为日常的琐碎平庸而苦恼,觉得一日三餐地陷于柴米油盐,简直是对生命的莫大浪费。每日仿佛赌着气一般,自书桌前起身,去到厨房,对着那些五彩斑斓的瓜果蔬菜,恶狠狠地高举菜刀一一“手刃”。忽然有一天,我从齐白石老人的画里获得了解脱——且把这平庸的日常琐碎慢慢消化掉,用一双静目,捕捉这酣畅淋漓的俗世之美。

任何一门艺术形式,原本就是超越名利的,它,不过是一种心灵的修炼。于这点领会上,我要谢谢白石老人,非常感谢。

也说说齐白石

相关文章

  • 也说说齐白石

    我的家门口,就是白石广场。每日晚饭后,我须到广场沿着白马湖走一圈才自在。有时在朋友圈晒图,也喜欢晒“白石古莲城”在...

  • 她的画齐白石都觉得好,她却不再画了

    齐白石纳妾后,小妾胡宝珠因为闲来无事,平时在给齐白石磨墨时候观摩齐白石作画。受齐白石影响,胡宝珠也开始喜爱绘画。起...

  • 晨间计划9/28

    榜样的力量: 齐白石画作 一、大小姐保养五分钟 二、糊说 | 和情种们说说爱情 ...

  • 3亿天价一幅的国画长啥样?近看一片黑,远看太值了!

    近现代画坛是何人的主场?齐白石定当能算主角一个!但齐白石也不是绝对的王者。齐白石曾经有一个“青铜”级别的画友,当时...

  • 齐白石的故事。

    今天给大家分享齐白石的故事。 齐白石88岁的时候,诗人艾青带着一副齐白石早年的画上门,请他鉴定真伪。 齐白石一看,...

  • 齐白石的佛鉴赏

    齐白石的“佛”,堪称一绝! 齐白石的书画艺术品学习、交流、平台,专注书画艺术品市场17年 齐白石 阿弥陀佛 齐白石...

  • 篆刻习作27-临齐白石 《齐白石》

    习作27-临 齐白石 《齐白石》 尺寸:2×2×5 石材: 伊犁石 齐白石原印白文,青田石,2.1×2.1×6,1...

  • 齐白石光辉下的前半生 - 草稿

    图片发自简书App 齐白石以虾,闻名遐迩。 图片发自简书App 然而,齐白石家道贫寒,58岁才开始出名。 齐白石只...

  • 齐白石的昆虫

    齐白石的昆虫 齐白石的昆虫 有蝉 蜻蜓 蚱蜢 蜜蜂 螳螂 纺织娘 齐白石的昆虫 有水墨的 有彩墨的 你看着...

  • 齐白石

    题记:应一家书画杂志社之约,为中国近代绘画大师齐白石配诗一首。 在一个小小的村落里, 木屑纷飞,精雕细刻的岁月 与...

网友评论

  • 小喵静莉:写的不错,文采好,收录了。
    甘草子的简书:@小喵静莉 🌹🌹,好的,谢谢抬爱
  • a2b8bd523b2b:夜深人静,浮躁的心灵终于可以片刻安宁,静静地欣赏你的简书美文,感触你的灵魂和气息,你的倩影在广场漫步,在湖边踯躅,在画堂逡巡,在书桌疾书,在灶前穿梭,在绿茵草地,花前月下拉长变短,跟随着你的文章,我也游历了白石广场和画展,重新认识了老人,开卷有益,良师益友,甘草子!
    甘草子的简书:@101_13c7 🌺🌺,谢谢朋友,非常感恩,祝安

本文标题:也说说齐白石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cuoq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