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哭应该是父母最烦恼的事情,一哭自己就不知道该怎么办,大部分父母一见到孩子哭首先想的就是,其他什么都不管,先让他不哭再说,这其实是不合常理的。有很多时候,孩子的哭会激发起父母自己本身的焦虑和烦躁,所以在处理的时候不免会出现一些过激的行为,这就更加糟糕了。
那么,怎么处理既能是对孩子来讲是恰当的对待,同时也可以是父母可以接受的?
哭其实是一种最后的结果,哭背后是藏着各种原因的情感,这些情感才导致了哭,想象我们自己也是一样的,有时候是悲伤了哭出来,有时候是高兴了哭出来,有时候是委屈了哭出来,这其实投在自己身上去想,这是非常正常的事情。
事实上来讲,哭是一个情感释放的过程,是好的,而不是坏的。
所以,心理学上看,孩子哭不是坏事,反而,很多父母害怕孩子哭,觉得孩子哭是不好的,这种体会和感知才是有问题的。
有些父母会把孩子哭当成是自己带孩子带的不好,这就是带进了自己的利益了,这会让孩子觉得自己哭是不好的,自己的情感是不好的。
当然,既然孩子哭了,他其实使用激烈的方式来告诉父母,他需要大人的帮助,而这种帮助不是让他们不哭。比如,孩子有时候是悲伤而哭,有时是因为寂寞,有时感到痛或热而哭,有时是受到其他小朋友的欺负或排挤,等等。
不管是什么原因,孩子哭其实就是想要父母知道自己情绪,共情自己安慰自己。
爱哭的孩子,一般有依赖性或者比较胆小,不管他们因为什么哭,都不用仅仅去制止他哭,而是了解、解决他内心的情感问题,否则哭就只能用威吓才能制止,而这会给孩子造成新的问题。
那有什么高招可以参考呢?
第一,孩子哭的时候,很多父母会下意识就说”不哭不哭“,这是非常错误的,首先要做的是,是去了解他为什么哭:是发生了什么事?这件事又让他产生了什么情感?
第二,不管是什么情绪,悲伤也好、生气也好、委屈也好,都要对孩子的情感表达同情、理解,并且让孩子知道你理解了。比如和他说”妈妈理解,如果有人怎么怎么对妈妈,妈妈也会很生气“,等等。
这里面的重点,是你要把孩子体会到的情感给抽取出来、接受、消化,然后把你消化的结果返还给孩子。
这就是比昂所说的”α功能“:
大人需要作为一个容器,承接住孩子传递出来的各种情绪。比如当孩子哭的时候,那么就是有某种他无法承受的情绪。
我们都会发现,很多小孩因为一点点小事就悲伤或生气,这些事情在大人看来都很小,这就是说,这些事情产生的情绪大人是能处理的,而小孩却承受不了。
那么就需要父母这个”容器“了,父母把孩子的情绪接受过来,经过自己的处理以后,再返还给孩子。
这个过程,孩子会慢慢地学会父母处理情绪的方法,内化到自己的头脑中,直到自己也可以处理这些情绪。
哪怕只是父母那种面对这些事情的沉着、沉稳、安定的情绪本身,也对孩子是有帮助的。
但现实中很多父母,他们看到孩子情绪不好,自己就不稳了,孩子这时候就更慌了。
所以,当一个情绪孩子是没法处理和消解的,需要大人来帮他处理,如果大人很好的处理了,那么孩子就能慢慢学会处理这个情绪——模仿父母的方式,这就内化了(把父母处理情绪的方式内化到自己的头脑中,成为自己的东西)。
内化的结果,就是它能自己来处理这些情绪,慢慢的也就不会再有这种哭的行为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