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怀瑾:人生由衰转盛的迹象,出现这六种情况预示开始变好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包罗万千,其中的一个分支,便是文字,文字的造字与词语,非常有趣,有时候看似简单,运用普遍的一个字或者一个词,暗藏乾坤,蕴含了先人的伟大智慧。
人们相互祝福,会说“祝你好运”,而不是“祝你好命”,从中也可以得知,“命”是注定的,是无法改变的,是与生俱来的。而“运”是属于后天的。
无论是儒家的“天命论”、墨家的“非命论”,都不够准确,二者结合,辩证看待,正确不过了,因此——“命由天定,我运由我不由天”
有人将人的命运,比喻成草原上的牛羊,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也有人,将命运比喻成帆船,一路顺风是理想状态,现实中,会遇到艰难险阻,一路随波起起伏伏。
无论处于什么样的低谷,唐代诗人陆游的一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最鼓舞人心了。
很多时候,人生是会有迹象,有预告的,专研国学的南怀瑾,就曾经提出了六个字,如果人生出现了这六个字,则代表开始由衰转盛,是哪六个字呢?看看你有没有。
第一、静
诸葛亮在其《诫子书》中,就曾将“静”排在首位,称“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时至今日,这句谏言也受用。为何要静呢?因为世事越是过于嘈杂,人们内心深处越追求静。只有内心的“静”,才能松间听风,临瀑听水,才能倾听到自己的内心,有了“静”,即使不能做到“宠辱不惊,去留无意”,也不会“把无趣当有趣”
第二、忍
古人告诫:“忍,能也,忍,耐也”,“忍”字是一把刀刃,放到心头上,按照现在的话语来说,就是生活中遇到的“扎心事”,遇到这些事情,需要忍,忍一时风平浪静。
古往今来,成大事者不乏会“忍”,越王勾践、韩信、刘备、司马懿等,都是善忍之人,因为他们懂得小不忍,则乱大谋。
当然,忍也需要有底线。
第三、让
人们喜欢将“忍”和“让”放在一起,称为“忍让”,其实忍和让是不同的概念,忍是外界强加于你,心不甘,情不愿称之为忍,而让是情愿,是退让。
退一步海阔天空,有时候,退让出自己的一小部分利益,会得到更大的利益,舍小而取大,小舍而大得。
忍是一种自强不息,而让是一种豁达大度。
第四、缓
缓有三种体现,一种是说话缓,《论语》中道“贵人语迟”,有时候,要说的话缓一缓,也是一种处世诀窍。
一种是做事缓,人们常说“轻重缓急”,不重要的事情,可以缓一缓,毕竟人的精力,时间有限,凡事要用在刀刃上,不可让不重要的事情,耽搁了时间。事缓则圆,重要而不紧急的事情,缓慢地处理,小心驶得万年船,因为重要,宁可不出差错,也不可急于一时。
一种则是生活缓,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疾步如飞,阔步前行的同时,也可以缓一缓,看看沿途的风景,感受下亲情友情,可别迷失在快节奏的生活之中,丧失了生命的真谛。
第五、平
“平”是一种平和,更多的是指代内心。生活中,性情平和,平易近人的人,更容易受到人们的欢迎。平也是一种平等,都是秉持灵性而来,在这世间走一遭,人人平等,相逢便是缘分,世界是投射的世界,平和地对待世界,世界也将对你温柔以待。
第六、淡
与“忍让”一样,“平淡”中的“平”和“淡”又有不同,“淡”更多的是指代处世态度,是一种“淡薄”,诸葛亮也在《诫子书》中提及到:“非淡泊无以明志”,淡是淡然的看待世事,以出世而入世。
要做到淡薄并不容易,因为这个世界的诱惑,实在是太多了,心里不平衡容易产生嫉妒,意志薄弱容易滋生贪念,古往今来,多少人葬身在“妒”和“贪”的旋涡当中。
总结:
南怀瑾,在国学、医学、天文、武术等诸多领域,见识不浅,精通“儒释道”,尤其是在儒家的《论语》、道家的“老庄”和佛家的“禅学”上,有很深的学术造诣。
以上,便是南怀瑾老人,通过对人生的思考,提出的“六字箴言”——“静、忍、让、缓、平、淡”,开始意识到,并践行以上六个字时,则是人生由衰转盛的迹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