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书画家董其昌书画艺术大展于昨天在上海博物馆开幕。我这个不懂书画的门外汉居然也去凑了回热闹。
前不久游玩了松江醉白池,那是董其昌的觞咏处。于是知道明代有个书画大家,于是他的书画展也想去领略一番,理由就这么简单。
昨天一早天气阴沉沉的,上海博物馆的门前排着蜿蜒如蛇的队伍。队伍中有不少拖着拉杆箱从外省市赶来的观展者。上海这座城市对于排长队早已司空见惯,与上海世博会、迪士尼乐园的队伍相比,大巫见小巫!淅淅沥沥的小雨落下来,有人撑起了伞,队伍不疾不徐地前进着。
“我敢断定,所以来看展的人里,真正懂书画的人,不超过五个”,一句高昂的男声直入耳膜中,然后上传我的大脑司令部,顿时感觉有些无地自容。“但不懂书画的人难道就不能看展吗?”那个不服的自我在发问。
与我隔着几人的男子还在滔滔不绝地与前后左右高谈阔论。他认为董其昌的书画理论尚可,但书画创作水平远在宋代苏轼、黄庭坚、米芾和元代赵孟頫之下,只能和宋代蔡京相提并论。这男子对中国历代书画家似乎很了解,先不管他评论是否准确,但在大庭广众之下肆意评判我们的老祖宗,而不是以敬畏的态度去瞻仰和习赏先人留给我们的文化遗产,从感情上不能接受。哪怕他是现今书画界的泰斗人物,无异于没有文化的文盲!
博物馆的二楼展区人山人海,每个展厅玻璃幕墙边贴满了人,好不容易瞅着空挡,赶紧补上缺口。一副《烟江叠嶂》图卷纵30.5cm,横156.4cm,画卷铺满展厅的整面墙。前面的队伍一动不动,无奈之下我只能看到画卷的局部。原来,那些挪不动脚步的人不是在用双眼看画,却是用手机摄像头或单反镜头一张又一张不厌其烦地拍照。尽管展厅的工作人员一遍遍重复:禁止拍照!但工作人员一走,镜头继续忽闪不停。一个大学生模样的男生边拍照边对一女生说:“拍了那么多,回去也未必看,还不如好好看展呢!”话是说得有理,但他手中的相机咔嚓咔嚓停不下来。
洗手间也在排队,排在我后面的两位女士抱怨声不绝于耳。原来有一位上海阿姨提醒她们别在展厅拍照,被她们怨恨上了,在洗手间发泄不满。由一位上海阿姨的多管闲事,而牵连责怪所有上海人的不够宽容。我回看了她们一眼,没说一句话。其实,我好想问她们,既然对上海人满腹成见,为何来看董其昌书画展?董氏系上海松江华亭(今上海闵行区马桥)人,正宗上海本地人也!在她们眼里,精明狭隘的上海人是否包含这位明代的董大才子?
一个半小时的观展结束了,走出博物馆,门前的参展队伍依然长龙一般。
我们是幸运的,生活在繁荣昌盛的和平年代。在物质生活丰富的基础上,精神生活也日益丰富。国家愈加重视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培养文化自信。博物馆、音乐厅、大剧院、图书馆、电影院等等文化建筑设施,雨后春笋般耸立在城市的东南西北方。门票的亲民价格让真正热爱艺术的市民不再自卑和彷徨于艺术宫殿之外。有些艺术展览甚至是零门槛。
奧斯卡•王尔德说:一切艺术都是相当无用的。
而无用的艺术让我们发现和挖掘了生活之美,探索和追求生活的意义。生活离不开美学,更离不开无用的艺术!
我们也是不幸的!生活在急功近利的时代。社会经济高速迅猛发展,导致组织中每一个细胞快速分裂并迅速组合,跟上时代的节奏才是硬道理。浮躁、渴望快些成功成为现今社会人的通病。工作八小时之外都不知道该如何生活,更不用谈发现生活之美。
昨天看展时,我注意到有一对老夫妻,站在董其昌的《秋兴八画》丹青前,静静地注视着画作良久,默默念叨着画作题跋,眼睛里闪烁着一丝光亮。他们在欣赏着艺术之美,而我在欣赏着热爱艺术的他们。
当急功近利的人们开始学会慢生活,学会欣赏无用的艺术之美,也许黄公望还能再返人间,那副再现东坡文笔下的“远山长、云山乱、晓山青”的《富春山居图》也应是完整的画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