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伢赞
此文为2024年主题文写作第三十七篇,合计共有36317字。
“打一成语,题目是23456789。”姐姐正给我们出题了,这激起我的胜负欲,大脑开始飞速运转。为什么从2开始,从9结束呢?这一串数据有什么意义?如何没意义就是某种提示。一般都是从1开始报数,这串数字则不然,缺了1,缺1,缺衣……想到这,我兴奋的回答:“缺一少食!”姐姐毫不吝啬的夸赞我,“真棒!回答正确!”
虽说已经过去20来年了,在一起玩耍的画面还是历历在目。简简单单一个“衣”字,就让我的思绪飘向了20年前,在那个缺衣少食的年代,与现在的生活天壤之别。家家户户并不富有,多子女家庭就更困难了,我们常把这句顺口溜挂嘴边:“老大新,老二旧,缝缝补补归老三。”小时候,穿新衣也就是过年时,能有一件真正属于自己的新衣服。平时,除了捡兄弟姐妹的衣服穿,还有堂哥堂姐不穿的衣服。姑姑家女儿多,比我们大十来岁,家里的旧衣服论麻袋的拎过来。小时候穿的像个大人,滑稽又可笑,不过幸而有衣蔽体,不然没衣可穿不更心酸吗?本来捡不穿的旧衣没什么,可是年少时的自尊却被伤害,只因比自己还小的女孩说:“你身上的衣服是我的吧?太丑了,我不喜欢,就不要了。你为什么穿呢?”一时不知该如何搭话的我,直愣愣的站着,像被施法定住了。女孩继续道:“我让我妈妈扔了,她没扔吗?还是你捡垃圾捡的?”我很想说是你妈妈好心送给我的,我并没在垃圾桶捡衣服穿。可是,蠕动的嘴唇,终是没回应一个字。现在生活条件好了,早就不捡别人衣服穿了。我在想,人在困境中或苦难中,心将去往何方?同样的苦难,不同人会有不同的反应和走向。
这样的问题让我陷入思考,直到我看到一则故事,让我深受震撼。一对兄弟两出生在贫穷的家庭,父亲偷盗犯罪入狱,他们居住的平民窟充满着绝望。你猜猜,兄弟俩成人后会过上怎样的生活?是与他们父亲那般?还是逆袭?答案是哥哥功成名就,弟弟锒铛入狱。当记者采访问他们为什么会过上这样的日子,弟弟说:“出生在这样的家庭,我能怎么办?”令人诧异的是哥哥说的是同一句话。
通过他们的话,结合他们的成长经历以及现在的处境,同样的一句话,折射出不同的心理活动,走向两个极端。我在想,上面的故事除了两个极端,会不会有第三种结局呢?在困境中,受伤的心灵得到治愈,心态平稳发展,走向平凡的人生道路。虽说人人想成功,毕竟不是人人都能成功的。我想,也许会有的。
就像如今的我,没有走到金字塔顶端,也没有自暴自弃,而是在平凡的岗位发光发热。至于“衣”,现在不捡别人的衣穿(如果别人有衣服不穿,浪费了可惜,很热心肠的送我,我偶尔也会接受。)也不热衷买衣弥补缺失,反而过上极简生活,对物质没有太多追求,换洗衣服,购穿就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