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如何从心理角度认识自己和他人

如何从心理角度认识自己和他人

作者: 孤岛构筑师_已腐化 | 来源:发表于2020-06-24 10:27 被阅读0次

心理学家马斯洛指出,人的需要有五类——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1、实际需要和安全需要,购置材料(例如。所涉及的食物、住房)不能与人际关系分开;生理需求是涉及男性和女性互动的中性需求;安全也离不开他人,那些害怕和缺乏安全的人往往渴望同一个群体;个人归属是个人对另一个个人或群体的依赖,这只能是互动的产物;爱的感觉-无论他们被爱还是被爱——也是互动的产物;尊重他人只能在沟通中产生,自尊不能在沟通之外形成;自我实现无非是个人潜能的发挥和事业的成功,发挥和成功的阶段是人际交往的社会。

这些需求中的每一种需求的满足都离不开人际沟通。 与人的生活交往活动,是人的基本需要。缺乏或剥夺正常的交往活动,个体会出现消极的情绪反应和心理障碍,长期导致心身疾病。 因此,人际交往是维持人们正常心理和身体健康的必要因素。 人际交往的心理需要可分为本能,自我肯定和社会需要三个方面。 心理学家认为,人的交际需要是在个体发展和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是通过遗传直接传递给后代的一种本能。 恐怕我们得从原始祖先开始。 他们的个体自我保护能力很低。 险性,必须采取集体行动,依靠大家的力量抵御外敌入侵,保持种族繁衍。 经过漫长的进化和进化过程,古猿逐渐形成了一种社会习惯,并将其传给后代。 大量的研究表明,人类早期的社会互动是后期适应社会生活的基础,也是个体人格发展的基础。 人类最早形成的社会互动是婴儿与母亲之间的互动:婴儿一出生就需要周围的环境提供温暖、舒适、食物和安全,以确保他们的健康成长;通常母亲可以为他们提供这些需求,因此婴儿和母亲有积极的互动和情感接触。社会心理学家发现,婴儿通过与母亲的积极沟通,学习并形成了大量的社会规范和良好的社会行为,如团结、同情、关心、帮助他人、与他人分享、合作、谦逊、尊重长辈、文明和礼貌,并获得了初步的社交技能,如如何参与沟通、发起沟通和积累了社会沟通的经验,如沟通中冲突和矛盾的沟通和解决。 因此,可以说,母亲和婴儿之间的关系是许多其他社会关系的基础,这极大地影响了婴儿之后人际关系的形成和质量。人类天生具有与他人共存和与他人交流的本能需要;只有在与他人的正常交流中,保持一定的情感联系,形成密切的人际关系,才能有安全感;人类的这种本能需要影响和制约着个体的健康成长和发展。

 2、 需要自我肯定随着自身生理方面的成熟和对周围环境认识的加深,婴儿可以逐渐区分自己与周围环境的关系,自己与他人的关系,从而导致自我意识。 但个人对自己的真正理解也必须取决于他与他人的沟通。 20世纪初的社会学家发现,个人的自我认识始于了解他人的评价。个体可以从他人的评价、态度和行为中了解自己,定义自己,形成自己的自我概念。 例如,如果一个孩子受到父母的爱,受到老师的重视,受到朋友的喜欢和尊重,那么他肯定会认为自己是一个具有某些理想品质的人;如果一个人从出生就没有进入人类社会的机会,也没有机会与他人正常互动,那么他的自我概念发展就会受到抑制,尽管他的各种生理功能可能会正常发展。 个体的自我概念会引导个体塑造实际的自我。 因此,在有效的社会人际交往中,了解他人对自己的态度和评价,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在群体中确立地位,树立相应的可行目标。一般来说,我们不满足于只知道我们自己的一些品质或某些特征。 心理学研究发现,个体总是更喜欢选择在心理上接受他们的态度,价值观和行为的群体,接受他们对自己的影响。 这个过程离不开社会人际交往。 例如,当一个人知道他身高170厘米时。 他也会对同龄人的平均身高有疑问,无论他在同一年龄组是高还是矮,这必须与其他人沟通才能得到答案。 与他人相比,不仅限于周围的同龄人,我们有时会与一些理想的人进行比较,如他们的父母、老师、英雄、青年偶像等,比较后往往会受到他们的影响。与他人相比,不是了解自己的理想方式,因为他人不完全了解我们的内心世界,或者有偏见,他们的评价是不正确、客观和公平的。 过于依赖他人的评价来认识自己,会形成不恰当的自我概念和不良行为。 正确的做法是将自己与他人进行比较,以了解自己的差异和自己的独特性,同时也要与自己进行比较,以看到自己的进步和发展。 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成长和发展。

3、集群的需要

个体的群体需求也是产生人际交往的心理需求。 每个人都有群体的需要,适当的人际交往是个人满足需要的手段。

心理学家做了一项实验,将受试者分为高恐惧组和低恐惧组。 在高恐惧组中,被试被告知他们将参加电击实验,这将是痛苦的,但不会留下永久的伤害;在低恐惧组中,被试被告知电击只是轻微的振动,不会产生任何伤害性后果。 然后,当受试者等待休克时,研究人员逐一询问他们是想单独等待还是和其他人一起等待。 结果表明,高恐惧群体中的个体倾向于寻求与他人的陪伴,而低恐惧群体中的个体则倾向于不那么强烈。 由此可见,与人交往可以增加人们的安全感。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不是这样的,在黑暗的夜晚,当你-个人走在一条路上时,你非常渴望有人陪伴? 如果你突然听到有人说话,你会突然觉得容易很多吗? 。

相关文章

  • 如何从心理角度认识自己和他人

    心理学家马斯洛指出,人的需要有五类——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1、实际需...

  • 担心受人控制?那就成为自己吧

    担心受人控制?那就成为你自己吧 ——从心理学角度探讨“认识你自己” “认识你自己”,这是铭刻在古希腊阿波...

  • 心理|认识自己,理解他人

    早晨06:00,我就起床了,感觉晚上睡觉的时候很冷,头有点疼,在这关键的时刻,我可不能感冒,赶紧喝了一包感冒药。 ...

  • 我有多面

    认识你自己,这个话题其实挺大的。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心理学的终极目的在于认识自己。 我不知道我有没有真正的认识我自...

  • 千書计划002 | 12张思维导图读懂《非暴力沟通》

    书如其名,《非暴力沟通》从专业的心理学角度告诉我们,如何更好的表达自我和理解他人,从而达到深层的、发自内心的沟通。...

  • DISC:如何认识自己和识别他人?

    周六去上了DISC课程,哈默老师三个小时的性格探讨让自己受益良多。DISC理论让我了解到自己行为的倾向性,自己的性...

  • 把时间当做朋友读书感悟(相信我,你并不孤独)

    这本书适合想要改变自己的人,作者用很实在的语言从道理上和统计学、心理学等角度教会我们如何看待自己,如何管理自己以及...

  • 模仿与分化

    11月25日,阅读《传染》全书。 这本书从心理学的角度剖析了在产品和观点传播的过程中,人们在决策上是如何被其他人影...

  • 37丨重生:如何重建全新的自己?

    37丨重生:如何重建全新的自己? 从个体的角度,心理学里有一个词,叫心理弹性,说的是我们从灾难和挫折中复原的能力。...

  • 2、16字销售心法——利他

    1、利他:凡事站在他人角度,换位思考问题 2、①从自己角度 ①从别人角度 ③从彼此角度 ④从自然规律、文...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如何从心理角度认识自己和他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decf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