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失败是正常
从概率角度讲,失败是正常的,成功反而是“不正常的”。这是建立失败包容力的基础和前提。
失败的包容力,就是当所有人遇到失败的时候,无论是当事人本身,还是旁观者,都用概率的公式,盘算一下,然后说:嗯,正常。相反如果成功了,大家也不觉得有多了不起,说上一句:运气不错。这就是包容失败文化的基础,也是包容文化的底层逻辑。
2-剖析失败
如果这个底层逻辑坚实,包容失败就可以进入到第二层面的工作,就是可以公开解剖失败的案例,公开讨论失败的案例。在这个过程中,无论是当事人,还是旁观者,大家都会从讨论中受益。
把失败“常态化”,围绕着失败的“知识管理”才开始进入角色。失败管理的核心是“知识管理”。关于失败案例的解析,获取关于失败因子的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失败复盘关于失败复盘的逻辑图示,可以看到失败复盘的重要性。当一个组织对自身所遭遇的失败有足够多的认识,它防范失败因子长大的天花板就会降低,这个组织内部的创新成功率就会高很多。
从图示可以看到:很多失败因子由于被控制在萌芽之中了,它没有超过观察的阈值,所以,我们看不到它和温床之间、环境之间的互动关系。但是,对于一项失败,如果我们能够把失败因子如何从温床上一点点长大,失败因子和温床之间、和环境之间交互影响的过程,进行完整的分析和复盘,其实这就是对“失败事件”进行知识化的过程。经过知识化的“失败案例”,如果通过正常的渠道在组织内部进行横向交流、流通之后,它会带来一种特别明显的知识外溢,有助于一个组织从整体上增强对于失败教训的理解,进而压低其它失败因子成长的空间。
3-按照畑村洋太郎的理论,要从以下5个方面来记录一项失败。依次是:
A.事情的概貌;
B.事情发展的具体经过;
C.经过分析和推理之后,我们找到的失败的原因;
D.失败之前我们做了什么预案,失败的过程中,我们进行了怎样的处理;
E.对这个失败,作出了怎样的结论。
但是,在按照上述框架进行了记录之后,进行复盘还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更加深入的思考。
a.为什么会出现引发失败的要素,它的背景是什么?它是在怎样的背景下被认知的?这个背景因素是不是至关重要的?如果是,是否被识别了?识别得是否正确?等等;
b.在我们推定的原因之外,是不是还有其它方面的原因,特别是更深层次的原因;
c.我们当时采取的对策在方向上是不是正确的?如果不是正确的,我们应该采取怎样的对策?我们为什么当时没有采用这样的对策?等等;
d.我们在失败复盘的过程中,是不是再进行一些补充访谈?我们所采集的信息足以反映这个失败的面貌吗?
4-真正有失败包容力的组织,应该是大家不怕提及失败,大家有一个共识,就是成功是一个小概率事件,失败是大概率事件。所以,失败更值得我们研究,我们研究自己的失败、研究他人的失败,然后共享失败的知识,目的是让组织的学费不能白交,最后是要争取组织从整体上减少我们所付出的学费。
畑村的失败复盘表格5-组织包容文化的建立
可以从每一个人开始培养这种包容的文化。从常犯的错误出发,让组织中的每一个人,都能够从自己的切身感受上去理解发生错误,甚至出现失败,是一件必然的事情。
当然,大家要及时发现和改正错误。
当大家都说自己犯错的时候,可以带领大家画一张统计表,最左一列是犯错的事实,然后一列是错误的类型,然后是如何防止此类错误再次发生。用这种方法除了给大家形成了容错意识之外,还让每个人去分析这些错误,比如,所出现的错误在时间上有没有规律性,问题有没有相似性,是不是可以避免这些错误,哪一类错误该怎样避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