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帆齐微课
苏州小雪不见雪,见的是菜。苏州旧俗,小雪腌菜,大雪腌肉。
苏清人汪濒的《广群芳谱》中写道:“四明有菜,名雪里蕻。雪深,诸菜冻损,此菜独青。”
苏州人素有自家腌制雪里蕻的传统,小雪时节,家庭主妇们就要翻缸倒罐地将腌菜用的容器、压菜的石头一一搬出来,一遍遍地仔细洗刷干净,为腌制雪里蕻做准备。
待到万年桥、南新桥、吊桥等码头边靠满卖雪里蕻鲜菜的船只时,河岸上顿时就热闹起来了。
人们或是用自行车,或是手推车,也有索性扁担箩筐扛的,纷纷涌向码头,而且大都是夫妻双双齐上阵。河边泊着数不清的船只,堆得如小山般高的雪里蕻压得船舷紧贴着水面,岸上人声鼎沸,熙熙攘攘。
主妇们大胆地踏着甲板从这条船跳到那条船,用挑剔得如同“相亲”的眼光挑选着船上的菜,选中了再讨价还价;男人们在这种场合往往显得无所作为,他们虽不耐烦,但又无奈地在一旁袖手等待或自顾抽烟。
待到挑选、捆扎、称重等整套流程完毕,或扛着、或推着买好的菜往家走的时候。只要您去留意,就会看到主妇们眉宇间那掩饰不住的“成就感”。就像当初北方家家户户要存储过冬的大白菜一样,苏州人家也几乎家家户户都少不了要腌上一缸雪里蕻过冬的,少的几十斤,家里人多的甚至要腌上一二百斤。
一口口水井边,一只只大木盆,主妇们一个个把衣袖挽得高高的,双手浸在水里麻利地摘去老叶黄叶把菜清洗干净,然后晾晒一下,大约需要一天一夜,目的是晾出多余的水分,使雪里蕻打蔫,体积减小。再放入容器中或者案板上撒上盐,花椒,小荤香、辣椒等调料可根据自己的爱好口味进行增减,用手揉压将盐渗入到菜里并揉压出水来,使菜颜色变深变软,存放到容器里。
在这段日子里,您如果走在苏州的大街小巷,随处都会看到那一排排晾在绳索和竹竿上的雪里蕻,这成了初冬时节苏州城街头巷尾的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是一道浸透着民俗、焕发着乡情的风景。
腌菜是蛮吃苦的事情,必须用那种颗粒粗大的盐,细细揉搓着摁透进菜里,可以想象那双手的痛。当初听老人说有人是用脚踩着腌制的,也许脚上能穿上套鞋,不过我并没有看到过。把揉透盐的菜一棵棵整齐地码在缸里,上面铺一层稻草,再用大石头沉沉地压结实,盖上缸盖。
这时,主妇们都会叮咛家人一句:别打开缸盖喔。
大约过了三周左右,腌的菜就基本上可以吃了。随着缸盖的揭开,雪里蕻的鲜美香味扑鼻而来,挡也挡不住。
在家人的“啧啧”赞叹声里,主妇感受到了自己今年的又一次成功,脸上绽开了欣慰的笑颜,卷卷袖子随手捞起一大碗碧绿生青的雪里蕻。
雪里蕻素可以炒毛豆、炒冬笋、炒茭白、炒百叶、黄豆芽,荤可以炒肉丝、炒鱿鱼、烧鲫鱼。
于是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今天雪里蕻炒肉丝,明天雪里蕻豆腐汤,即使什么也不加,光是切得细细的拌上点香油就稀饭,也十分吊人胃口。
春来秋往多少年,雪里蕻真可谓功不可没。
齐帆齐年度写作营第268篇,字数1125,累计375407
本人发布的都是原创,请尊重原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