称赞,常常是具有操控性的,有的时候甚至会破坏亲子关系:
对孩子的称赞常常是出于这样一种意图:即父母想让孩子去做自己认为对孩子最好的事,或者相反的,父母的称赞抱着希望,希望孩子不要做他们认为不应该做的事,取而代之的,是不断去做那些得到了父母称赞的“好”的行为。
心理学家已经证明上述的疑点,在数以千计的对人和动物的实验中,毫无疑问的证实:在某种特定行为刚刚出现过后,给予奖励,将会“强化”这种行为,也就是说增加这种行为再次出现的机会。因此奖励确实是有效的一个方法,我们每个人在一生中都会重复各种给我们带来过某种奖励的行为。这是符合逻辑的。我们一次又一次的做某些事情,因为在过去他们曾经满足了我们的需求和愿望——我们获得了奖励。
称赞,当然也是一种奖励。至少大多数人是这样认为的。因此为什么不投入系统的努力去称赞孩子的“好”的行为呢?
首先,想要生效,称赞必须被孩子视作一种奖励。但在很多情况下,这是不会发生的。如果一位父母因为某种行为称赞的孩子,在父母眼中这种行为是“好”的行为,而孩子却不这样认为,那么这种称赞常常会被孩子拒绝或否认。
家长:你这幅画画的真的很好。
孩子:我觉得不好,我连我好朋友的一半都赶不上。
其次,这些称赞都是以你开头的,发出的是“你信息”。
“你真是个好孩子”
“你真有礼貌”
这些信息中包含了对孩子的判断,是一种对孩子的评估。孩子会为了这些评估而去努力,而忽略了内在的动力。
当然,称赞有另外一个选择,只要满足下面两个条件,就不会像称赞那样被理解为操纵性或控制性的行为:
1,父母不是有意的试图用这条信息来对孩子施加影响,使其重复父母希望他们做出的行为。
2,这条信息只是一个用来传达一种发自内心的暂时性情绪的工具,是真诚且真实的当下的情绪。
这种信息我们称为“肯定性我信息”,专门描述父母对孩子的正面感受的信息,孩子也常常用一种我们想不到的方式来帮助我们,他们有的时候会友好、成熟、体贴或幽默。这个时候我们传递出欣赏爱和愉悦,我们用这样的句式去表达:
孩子的行为、对我们产生的影响、我们的感受。
“我很感激,在我付款的时候你这么安静,让我快多了,谢谢”
“当我听见你告诉那些孩子,你不会骗他们时,我感到很骄傲”
“刚刚在电梯里,你主动跟楼下的叔叔打招呼,妈妈觉得挺欣慰的”
虽然改变孩子不应该成为父母的动机,但如果父母经常对孩子表达肯定的感受,孩子往往会自动减少父母无法接纳的行为,并回报以更多信任尊重,合作,爱和关怀,家庭中会洋溢着坦诚、温暖和关爱的氛围。
【P.E.T.父母效能训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