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白话金融:投行与IPO

作者: 别卡机 | 来源:发表于2018-04-07 16:31 被阅读176次

    IPO,是绝大多数企业的梦想,因为这不仅意味着能融到大量资金供企业发展,同时也是市场对企业本身的认可,代表着企业已经发展到了一定的高度,从此以后迈进了一个新的阶段。

    企业要想IPO,就少不了要与投行打交道。在上一篇文章中我们已经介绍过,投行的核心业务之一就是企业证券的发行承销,也就是投资银行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帮助企业设计融资产品和方式,选择上市发行的地点,然后利用自己的营销网络把证券卖出去的过程。

    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投行与IPO之间的关系。

    1. 投行:企业IPO的媒婆

    在企业IPO的过程中,投资银行扮演的其实就是一个“媒婆”的角色。企业就好比一个闺中的姑娘,到了出嫁的年龄,创始人就委托投行去外面说媒,寻觅一个好婆家,成就一对好姻缘。

    在帮助企业进行IPO时,投行会对企业进行尽职调查,其实就是详细了解企业的情况,去了解姑娘的家底;投行组织企业路演,其实就是将姑娘好好梳妆打扮一下,带姑娘出门走一圈,让各家公子都看上一眼,从而掌握大量信息,知道哪家公子感兴趣,哪家条件最合适;有时一个媒婆不够,还会多找几个媒婆来共同宣传,这其实就是承销团;到了给股票定价的时候,其实就相当于给姑娘要聘礼,要仔细把握好分寸。

    但是,市场上的媒婆可不止一个,投行可不止一家,企业在IPO时可选择的投行有很多。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胜出,获得企业的青睐,投行必须要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那么,投行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呢?我们一起来往下看。

    2. 投行的核心竞争力

    2.1 人脉

    人脉,是投行在发行承销业务中最重要的核心能力。人脉广,一方面意味着能够与各大投资机构处理好关系,便于帮企业融到钱、融多钱;另一方面意味着与企业的关系好,能够在企业IPO时得到企业的青睐,接到更多的业务。

    我们经常在电视上看到投行家们衣着光鲜、坐头等舱、出入豪华酒店,感觉是一个特别高大上的存在。其实,这些也是为了培养人脉,打通关系,形成自己的圈子。

    2014年京东赴美上市时,在众多的承销商中只有一家中国面孔—华兴资本。要知道,京东可是一个香饽饽,愿意帮它发行承销的国际大投行非常多,那么华兴资本是如何在强敌林立的环境中挤得一席之地呢?这就要从华兴资本的战略说起。

    按照华兴资本创始人包凡的说法,华兴资本的优势是,与企业“先朋友后生意”。包凡与刘强东在2007年就认识了,当他并没有一上来就与京东做生意,而是一直先做朋友,不断加强双方的沟通和理解,然后在2011年才开始发力。他先是促成了DST、老虎基金等机构对京东高达15亿美金的融资,后来又在2014年促成了腾讯用2.15亿美金收购京东15%股权的案子,与京东建立了特别深厚的关系,所以才在京东上市时能够进入到主承销团中。如果没有这种精心耕耘的人脉关系,华兴资本很难取得如此的成绩。

    2.2 专业能力

    除了人脉之外,专业能力也是投行的核心竞争力。专业能力不过关,无法帮助企业完成IPO,即使人脉再广,也无法获得企业的认可,在这个圈子里只能越走越窄。

    投行在发行承销业务上的专业能力,主要体现在帮助企业设计融资产品和方式以及为股票定价上。这要求投行即要对企业以及企业所在的行业进行大量分析研究,以此来设计合适的融资产品和方式,并对股票价格做一个合理的预估,同时又要求投行对投资者的心理有一个准确的把握,判断他们的购买意愿和心理价格,然后才能确定最终的股票价格。

    投行对股票的定价一定要仔细权衡,定价高了,股票卖不出去,IPO就会失败;定价低了,企业不高兴,以后就没生意可做了,甚至有时候还会引起纠纷,影响口碑。因此,这就要求投行有过硬的专业能力。

    广泛的人脉和专业的能力,这两方面都做好了投行才可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胜出,为更多的企业做媒。

    致力于财富自由,金融知识必不可少。
    通过输出倒逼输入,力求以人人都能听懂的大白话来解释金融现象。
    这是学习金融的第9篇文章,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欢迎关注~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大白话金融:投行与IPO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dtfh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