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咱们喜欢茶的朋友多数都听过茶马古道这个词吧,大家知道,不同历史时期运茶路线的不同使得茶马古道有多条。这个荔枝也有多条荔枝古道。前面说过,在两千多年前,南越赵佗就曾向汉高祖刘邦进贡过荔枝。东汉初年,南岭开辟了一条西京驿道,成为进贡荔枝、传递官书的重要通道。这条驿道南起英德,途径乳源,北接湖南,可返往西京(长安)。所以东汉的时候,岭南荔枝可从广州经北江到英德,然后走五百多里的北江栈道,运到乳源,接着沿武水至湖南临武,再沿湘江北上直抵长安。

唐开元年间,宰相张九龄奉诏开凿大庾蛉,于是在唐代,岭南荔入京走浈水到达南雄,经大庾蛉,下赣江,入大运河前往长安。此外,巴蜀地区蜀道之荔被道,在天宝年间很是兴盛。宋代的时候,闵中荔枝,多以水运方式入京。

《新唐书》记载,唐玄宗为满足最宠爱的妃子杨玉环每天能吃上新鲜的荔枝,颁旨在涪州(今重庆涪陵)建荔枝园,并从那开始建自重庆涪陵起,经四川大竹、达川区、宣汉、平昌、万源、通江到陕西镇巴县,经定远入子午道,最后直通长安全程1000多公里的驿道。这就是苏东坡《荔枝叹》里所讲的“永元荔枝来交州,天宝岁贡取之涪”。一直以来,这条荔枝古道都是川陕间极其重要的通商大道。正所谓“火纸出川去,棉花入川来”。
还有一条道路是自四川泸州经广元至长安。南宋人罗大经在他的文言轶事小说《鹤林玉露》里说:“荔枝,明皇时...,盖泸、戎产也,故杜子美有‘忆过泸戎摘荔枝’之句。是时闽品绝未有闻,而至今则闽品奇妙香味皆可仆视泸戎矣。”这里的“泸”,就是现在的泸州市;戎,指现在的宜宾。泸、戎两地唐朝确是出产荔枝。唐代杜甫的《解闷十二首》中有写路过泸、戎见到荔枝的词句:“忆过泸戎摘荔枝,青峰隐映石逶迤。京中旧见无颜色,红颗酸甜只自知。”。
您看,说到现在,杨贵妃吃的荔枝至少能从三个地方来,岭南,四川涪陵,四川泸州。后来还有一个说法是自福建而来,也够远的。
那么哪一个才是杨贵妃所吃荔枝的产地呢?唐代白居易说荔枝的保鲜很困难,采摘后“一日色变,二日香变,三日味变,四五日外香味尽去矣”。这样说来,杨贵妃吃的荔枝必须在采摘后的四五天内快马送到,晚了,荔枝就会坏掉。现在很多考证都认为岭南、福建的不可能,因为太远了,马跑的再快,也不可能4、5天内到达长安。可能性大的还是从四川的涪陵或泸州。还有一种说法是,杨贵妃吃的根本就不是鲜荔枝,应该是加工过的荔枝果脯,因为无论从以上哪个地方到达长安,都要4天以上了,荔枝都会坏掉。如果是荔枝果脯的话,那么我觉得反倒没有必要开动国家机器快马加急飞送了,因为加工过的果脯是不会在短时间内坏掉的。到底是荔枝鲜果还是果脯呢?众说纷纭。目前能看到的都停留在合理的推论上,还没有令人信服的定论。盼着学界能考证出个有说服力的确切结果。
清代的黄乔松有一首咏荔枝诗:“金钗挂绿水晶球,兰味何如桂味优。博得亭园三万树,人间不羡富平侯。”。荔枝这么好,我们要不要也学学东坡居士“日啖”它“三百颗”呢?

别介,李时珍在《本草纲目》说了,荔枝“实甘,平,无毒…主治止渴,益人颜色…益智,健气”。但“多食令人发虚热”。:“鲜者食多,即龈肿口痛,病齿及火病人尤忌之。”。
用今天的大白话说就是“荔枝虽好,可不要贪吃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