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时期关于犹太人主题的电影并不少,知名的如《辛德勒的名单》、《穿蓝条纹睡衣的男孩》、《安妮的日记》,而今天我要推荐的是一部小众影片《芬妮的旅程》,这部电影根据真人真事改编,是关于一个10岁的女孩——芬妮带着一群犹太孩子在战火纷飞中一路逃亡,最终到达瑞士安全边界的故事。
战争年代生离死别是常事,而在这其中最关键的,首先是——生存,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活下来,只是如果没有好心人的救助,生的希望将会变得极其渺茫,那么,作为一个仅仅十岁的孩子,是如何做到带领一群比她更小的孩子,在没有大人的指导下,挣脱德国人的魔爪呢?
初期,生为孩子的芬妮,胆小害怕排斥任务。她为什么害怕?害怕经验。二战时期,到处都是德国士兵,自己的爸爸妈妈已经被德国人迫害致死,周边的亲人朋友也都一个个在减少,甚至这群孩子曾经的领队,比芬妮大的男生在进入德军包围圈后,立刻把孩子们抛下害怕逃走了,无疑,大人都克服不了的困难,一个孩子又如何克服?所以一开始,当她得知要成为新的领队这一任务时,她是拒绝的。
想想我们成年人不也是如此,跟在别人后面,就不用承担责任,即使做错也没有人怪你,对于大多数人而言,这是最安全的。但就像跳舞永远是站在第一排的中间那个人跳得最好一样,你是主角,你就会对自己要求更高,所以想办法当头部是克服恐惧的最好途径。
中期,她被逼上梁山无可奈何接受任务。芬妮的退缩并没有动摇大人的决心,一是没有时间再选择人选,二是芬妮的眼神中透露着坚定,一看她就是当领导的好苗子。可是芬妮并不知道自己的潜能有多大,此时的她还是很害怕,害怕什么?害怕恐惧。一个人的安危已经不算什么了,重要的是这一群孩子的生死,芬妮肩上的担子无形中重了起来。于是她问大人,“我害怕怎么办?”“那就装作不害怕!”大人告诉她。一开始芬妮还在幻想自己能找到大人,但随着形势越来越危急,她终于明白再也没有大人可以依赖了。
此时的芬妮,属于被迫成长,没有人教她怎么做,她在实践中摸索经验,她会独自哭泣,也会怨天尤人,但最重要的是,她从未选择过退缩。
最后,年仅十岁的她光荣完成了任务。这时的芬妮长大了,她会责怪自己因为太享受安逸,差点错失了逃跑的机会;她开始威胁大人,如果不帮她们逃出去,他也会因为包庇被抓起来;她学会撒谎,拿着空白的信告诉孩子们:“我们一定会自由的,会找到自己的爸爸妈妈。”此时的芬妮已经完全褪去了孩子的稚气,她遇事不再慌乱,慢慢开始变得冷静,去分析环境,沉着应对每一次危险。在影片的最后,一个最小的孩子掉队了,她在枪林弹雨中,背着孩子迈着大人教给她的“之”字步,回到了安全地带。
小人物与大任务的对比,使得芬妮在的逃亡之旅中的长大更让人揪心也更让观众动容。一个孩子,在这段不得不长大的旅程中,她用不断的“装”,使自己变得更加果敢、勇气和担当。 环境造就人,反观现代社会,还有更多的“巨婴”,他们虽然身处年长的年纪却行为幼稚,一切都要靠依赖别人而生活,说到底,还是父母的保护过于厚重,使得他们失去了与环境接触的机会。
影片中有很多“幸运”,芬妮多次得到大人的帮助,“越努力越幸运”,无论如何这个世界的善意总比恶意要多一分,当你克服惧怕时,幸运也会接踵而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