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读书让生活美好佛、儒、道专题
领悟六祖惠能的这些佛法智慧,离成佛越来越近

领悟六祖惠能的这些佛法智慧,离成佛越来越近

作者: 科学打造IP的郭老师 | 来源:发表于2018-12-19 19:34 被阅读11次

    《恺叔说佛学》第1期

    在国内,有超过2亿的佛教信徒。

    你如果是其中的一员,相信成佛应该是你的终极目标。

    那要如何才能成佛呢?

    你或许并不知道,但不要紧,

    领会了六祖惠能大师的以下三种佛法智慧,你会离成佛越来越近。

    1、不离自性,即是福田

    惠能到黄梅拜五祖弘忍为师时,五祖问他想求什么。

    惠能说自己只求成佛,除此以外再别无所求。

    五祖接着再问他对佛的理解。

    惠能说:“不离自性,即是福田”。

    惠能说的这句话是想表达什么意思呢?

    他是想说,一个人只要不抛离了自己的本性,其实内心就是一片福田,内心能拥有一片福田的人,就是佛。

    那一个人的本性是什么呢?

    你小时候一定都学过“性本善”,也一定听说过“性本恶”。

    那一个人的本性,到底是一出生就是善的?还是一出生就是恶的呢?

    如果人一生来就是善的,按照这个逻辑,不需接受教育,在自然成长的状态下,人应该一直都是善良的才对啊,那为什么会出现那么多的恶人呢?

    而如果人一生来就是恶的,按照这个逻辑,在自然成长的状态下,人应该一直都是恶毒的才对啊,然而你会发现很多小朋友,哪怕他没接受过教育,其实也不坏啊。

    所以,“性本善”或者“性本恶”,都站不住脚。

    而对于本性,佛法的观点是,性本无善恶之分。

    正因为性本无善恶之分,所以一个人后天的性格形成,和他出生后接受的教育息息相关。

    对他影响最大的,如果是善意的教育,那他就会变成一个善人,

    对他影响最大的,如果是恶意的教育,那他就会变成一个恶人。

    2、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惠能曾作了这么一首佛偈: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和他竞争六祖席位的神秀,作的佛偈是: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

    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这两首佛偈的最大区别是什么呢?

    最大的区别,在于两人对佛法本质的理解。

    五祖看了神秀的这首佛偈,知道他还没觉悟佛法的本质,还没成佛。

    因为在神秀看来,佛法只是一个方法论,他预设的前提是,每个人的心中都有尘埃、不干净,所以要时时勤拂拭。

    而五祖听了惠能说的这首佛偈后,知道他已经觉悟了佛法的本质,已经成佛。

    因为在惠能看来,佛法的本质就是“无”。

    性本无善恶,人本来的意念也是“无”,人的心中是干干净净的、本来并没有尘埃,所以不需时时勤拂拭。

    考虑到惠能已经悟懂了佛法本质,五祖于是将象征佛祖之位的衣钵传给了惠能,使他成为了六祖。

    3、菩提自性,本来清净,但用此心,直了成佛

    《六祖坛经》中写道,有一次,韶州韦刺史和官僚们一起入山,邀请六祖惠能大师出山,到城中的大梵寺讲堂,给众人开缘说法。

    当时在台下听的刺史官僚有三十多人,儒宗学士也有三十多人,而僧尼道和俗人则超过了一千人,他们都同时作礼,希望惠能大师能给他们讲述佛法要义。

    惠能大师一上来就对大家说:“菩提自性,本来清净,但用此心,直了成佛”。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

    “菩提”就是“智慧”,一个人本自具足,能保持自性,自然就会成为一个有智慧的人。

    自性的内心一片清净,当你能用一颗清净的心,去对待一切,就一定会成为佛。

    可见,佛法如果用两个字来概括,那就是“清净”。

    综上所述,六祖惠能大师告诉了我们三种佛法智慧:不离自性,即是福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菩提自性,本来清净,但用此心,直了成佛。

    当你真的领会了这三种佛法智慧,并在生活中修行,把这三点做得越好时,其实你离成佛也就越来越近了!

    对于六祖惠能和佛法,你的看法是怎样的呢?欢迎在下面留言和我互动。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领悟六祖惠能的这些佛法智慧,离成佛越来越近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dzih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