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延心理学》DAY1
#今日导读#你上班经常迟到吗?计划上个月要完成的卫生大扫除是否到现在还没开始?老板交代的工作是不是经常难以如期完成?明明还有很多待办工作,你却一边玩游戏一边干着急?桌上的文件是否因为懒于整理而堆积如山?
这些都是拖延现象。拖延几乎是每个人身上都会有的毛病,对有些人来说,拖延并没有影响工作和生活,但对于一部分人来说,拖延已经严重影响到了工作和生活,甚至因此痛苦不堪。
本书的两位作者简·博克和莱诺拉·袁是美国心理学专家,25年以来一直潜心研究拖延,这本凝聚他们心血的《拖延心理学》作为25年来畅销的心理学专著,是解读拖延心理、战胜拖延顽症的强大武器,相信你读完本书,会对拖延有更深刻的了解,从而解决拖延带来的困扰。
准备好治愈拖延的决心,一起开始今天的阅读吧!

#今日导读#昨天我们认识了拖延的表现,拖延的社会根源。原来,害怕失败和害怕成功也可以导致拖延。但是,很多时候我们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会拖延。
你有没有发现,就算你真的觉得拖延是病,得治,但还是不由自主地拖到deadline才做事?因为执行力不够强,一直以来,你都没有升职?
其实,任何行为背后都有其心理因素,今天我们主要探讨拖延与心理的关系,找到拖延行为背后的心理动因,这样才能更好地克服拖延,逃脱拖延对生活的控制。

#今日导读#拖延行为和心理因素息息相关。人们往往因为害怕失去控制,害怕与对方太贴近,或是害怕做一件事超出自己能够掌控的时间,就只好用拖延去应对。
你有没有发现,如果你休息不好,第二天做事情的效率也会降低?你在情绪很差的时候,遇到一件比较难的工作,你往往会一拖再拖,直到deadline?如果你身边有一个特别高效的人,你是否经常效仿他的行为,尽量做到不拖延?
今天我们继续研究导致拖延行为的原因,研究表明,拖延行为和大脑、家庭因素关系重大。不同人的大脑不一样,对待拖延的态度就会不一样。包括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焦虑症、抑郁症这类心理疾病,其实也都是因为大脑出了问题。而儿童拖延行为的产生,基本上都是因为家庭因素。
只有弄清楚拖延行为的根源,才能把拖延行为连根拔起。一起开始今天的阅读吧!

#今日导读#拖延行为和大脑的发育状况、家庭因素息息相关,包括我们常见的心理疾病,实际上都可以通过一定量的药物进行控制。当然,最好的办法就是远离拖延。
学习了拖延和心理因素、大脑等多个因素的关系,你需要找到自己拖延的根源,然后我们就开始研究摆脱拖延行为的具体方式了。
在开始之前,我们先把各种拖延方式大盘点,然后从最实际的角度出发,一步一步摆脱拖延!
你是否是个喜欢做日程的人呢?你列好的计划真的会被实现吗?你会不会因为计划没有实现,越攒越多,最后干脆用拖延回应呢?
如果你的回答是肯定的,那今天你会学习到一套方法,彻底帮你解决这个大难题!一起开始今天的阅读吧!

#今日导读#《非计划日程表》是个非常实用的记录时间和安排日程的工具,它改变的是一种记录日程的思维,不要急着先把计划要做的事情标注在日程表上,而是要先做必须要做的事。用这种方法记录日程,你就不会抱着侥幸心理,觉得自己的待办事项没做完也无妨。
还记得前几天我们见到的几种因为生理因素造成拖延的症状吗?如果你的小伙伴有拖延症,你要如何和他相处,才能协调你们之间的沟通呢?
《拖延心理学》拆解版的最后一天,我们仍然致力于解决因为各种原因造成的拖延现象。以上问题的答案,都将会在今天的阅读内容中找到。一起开始今天的阅读吧!


自己的笔记摘录:
我们应该倡导成长的心态,告诉他们:生活是一个学习的过程,任何事情都是一次实践和提高自己的机会。
2.彼此都是独立的人
要记得你和拖延者其实是两个独立的人,拖延者的问题并不是你的问题,你的影响力是有限的,你也许永远不可能让他采取行动。
3.注意神经认知上的差异
1221
克服拖延的各种技巧:
控制拖延的关键一步就是清查自己的拖延方式。
拖延的领域大致可以分为六大类:家务、工作、学业、个人呵护(比如锻炼身体、戒烟)、社交和财务。
拖延者要多多观察自己的表现,了解自己的拖延风格。
要克服拖延就必须制定可操作性的目标:1.可观察性。2.具体化。3.分成几个小步骤。4.最小目标。从最小的事情着手,会有进步感和成就感,也可以帮助你一步一步去实现目标。
要想达成目标,还有几个注意事项:目标只定一个。设置时间期限。奖赏自己。修正目标。不求完美。
提高对时间的掌控能力:1.学会判断时间。2.善于利用零碎时间。3.做好发生意外的准备。4.委派任务给他人。5.不要太分散精力。6.找出你的最佳时机。7.学会在过去、现在和未来之间取得认知上的平衡。8.享受你的娱乐时间。
首先,学会接受来自他人的支持和个人成长的挑战。
1.要找那些友善、能鼓舞人且不妄加判断、愿意帮助你的人;
2.做公开承诺,比如你告诉朋友要减十斤,朋友就会不断询问你的进展;
3.找人与你一起制订更合理的计划;
4.如果被困在拖延中,不要羞于去寻求别人的帮助,别人的支持也许会让你解脱出来;
5.找一个平等的合作者一起工作,就作者两个人合著这本书一样,或者邀请一个人检查你的进展,作为你保持进度的一个持续提醒;
6.,平行式做事法。安排自己跟一个独自做事的人一起做事。比如一个会计师安排周六上午和朋友在图书馆会面,各自完成手头上的工作,因为他们都认为,相比家里在图书馆更容易专心做事;
7.社交奖赏。结束一天的工作后,可以去看场电影。或者完成一个大项目之后安排一次度假;
8.不要因为拖延导致心情不快,影响跟家人和朋友愉快地相处;
9.尝试新挑战,做更多自己热爱的事情。
其次,学会拒绝那些没有意义的追求。
1.拒绝空洞性事务和不必要的事务。
2.拒绝一部分人。
3.拒绝『杂物』。
4.拒绝『电子上瘾』。
1220
那些患有执行障碍、季节情绪紊乱、抑郁症、强迫症等心理疾病的人,会更容易患上拖延症。
1219
有一些对掌控感十分敏感的人,不喜欢任何规则,抗拒任何人对自己的要求。
拖延能够增强人们的自由感和控制感,
拖延是为了冒险。拖延者将事情拖到最后一刻,如果最终他们完成了,会非常兴奋。这种冒险的感觉,远比顺利完成更刺激。
拖延也可以用来复仇。拖延者受到伤害时,可以利用拖延进行报复。
他们也有一套自己的自我价值感等式:自我价值感=能力=表现。这里的能力,代表着争夺独立性和控制权的能力;
有些拖延者则抗拒跟别人合作。一方面,他们认为世界不可预知。到处都隐藏着不确定,你不知道别人会鼓励你、支持你,还是想控制你、操纵你,所以你不让别人知道你的需要和依赖;一方面,你相信『他若强势,你必软弱』,你会把强势的人看成控制你的人,害怕自己无法抗衡,只好通过拖延来平衡双方的力量;最后,你觉得合作相当于投降,如果答应做别人要求你做的事情,是在向对方妥协。
有时候是有人想要控制你,但大部分时候都是源于你自身的恐惧。规则,并不是限制你自由的牢房,与人合作也是一件开心的事情。
有一些拖延者跟人太亲近或者太疏远,都会感到不舒服,所以他们想尽一切办法与对方保持一个安全距离,回到自己认为舒适的区域,用拖延维护心理平衡。
努力成为第二
如果有人为你出头露面,你可能会对自己身处副职感到高兴,并且避免自己成为一把手。
拖延者寻找的是一个导游、一个导师、一个拉拉队的队长,或者是某个让他们感觉安全的人。有的人要离开手把手教他的第一个老板,或者离开认真对待自己的第一个恋人时,都会因为犹豫不决而拖延这种关系,因为他们对一个人的生活没有自信,通过拖延维持的这种关系,让自己觉得安全,不用去面对孤独。
SOS紧急呼救
有些拖延者,喜欢给自己挖坑,好让自己陷入可怜和绝望的境地,希望有人会过来拯救他们。
害怕亲近的人恰恰相反,与人保持距离会让他们更加自然,一旦有人靠近自己,他们就会变得焦虑不安,并马上采取撤退的行动,拖延是他们逃跑的一种方法。
他们害怕别人得寸进尺、要求越来越多,所以用拖延拒绝人际关系。
拖延是维护心理舒适边界的一种方式,但这种方式并不能解决人际关系中的根本问题。在人际关系中做到既依赖又独立是可能的,一个可靠的良好关系,需要在依赖和独立之间取得平衡,它让人感到充实,允许并鼓励双方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去发展和成长。
1218
拖延的根源
第一,社会的竞争与压力:成功的定义是拥有金钱、权力、声誉、美貌和才华,成功就代表着完美。
第二,早期在学校的问题:没有自信,害怕有人会发现自己的缺陷。所以拖延变成人们掩盖自己弱项的一个心理策略。
第三,对生活的顽固信念。
拖延者必须先意识到这样的思维方式是不现实的,才能克服拖延。
人们之所以产生拖延是因为害怕,害怕行动了会陷入麻烦,害怕不被接受,害怕展示自己真实的一面后会有危险的结果,所以他们躲开世界,甚至躲开自己,拖延是他们保护自己的盾牌。
害怕失败的人有一套自己的假设:自我价值感=能力=表现。他们把表现好坏看作是能力和价值的唯一衡量标准。
需要时刻提醒自己:真实的处境并没有你想象得那么糟糕。同时,将自己的固定心态转化为成长心态,将不完美看作是提升自己的推动力,而不是致命打击。
如果你能在下面的场景中找到自己的话,你可能就是一个恐惧成功的人。
你会不会在一个进展顺利的工作中放慢脚步?当你得到很多认可,会不会感到焦虑?当经理要提拔你时,你是不是并不开心?别人的称赞是否让你感到尴尬甚至担忧?当你在自己的家族中比其他人有更多成功的机会时,你是否担心失去与他们的良好关系?以上这些还只是恐惧成功的部分表现,作者认为,恐惧成功的人也很容易患上拖延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