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曲循环一首歌,读一本旧书,拍一张照片,写五百个字,在周日下午。
6月14日
一壶好茶一轮月
京华烟云
林语堂的《京华烟云》应该是我完整读完的唯一一本英文小说,并且读了两遍。
那年偶然听了讲解员小哥幽默地介绍“幽默”一次的来源,对这位最终只能与故乡遥望老去的作家产生莫名的兴致。从台北回来后就在买了这本大部头,啃了许久才啃完。
那年林语堂去到美国,想翻译《红楼梦》,后因难度太大,转而写了《京华烟云》,于1939年底出版,后人也因而有了一部介绍中国历史文化和近现代中国社会的巨著。
那年姚木兰衣食无忧地长大,接受新式教育,却“认命”地嫁给了曾家幼子荪亚。女儿因参加反对段祺瑞政府的抗议游行而被杀,日军侵略时她将唯一的儿子送上了战场,在逃难途中又收留了多个无家可归的孩童,最终只留下一个渐行渐远的身影。
那年信奉儒家的曾父,信奉道家的姚父,信奉基督教的牛母,科学家孔立夫,革命者陈三,还有女革命者、天津妓女、留英新诗人等等,形形色色的角色,齐聚在1930年代前后的中国。
那年清澄碧绿的玉泉河,城郊淡紫色的西山,从容不迫的京腔,晨钟暮鼓伴随四九城的人们走过一个个日日夜夜。夏天,柏树下,懒洋洋地躺在藤椅上消磨一整个下午;冬天,喝着老白干,吃着热气腾腾的洋葱烤羊肉。
那年我带着读了一半的《京华烟云》,第二次告别北京。后来有段时间常去鼓浪屿,每次都会去漳州路上的廖家别墅。看着人去楼空的大宅子,想象林语堂与廖翠凤结婚那天的灯火通明觥筹交错,好不热闹。
生于闽南的林语堂在北京生活的时间并不长,却在小说里极尽细致地描绘北京的红墙绿瓦林荫胡同,也记录着那个动荡年代里剧烈碰撞着的各种中国元素。读者在小说里读到的是既熟悉又陌生的胡同里的日常,也是身处时代洪流中的中国人家。
林语堂的一生,“两脚踏中西文化,一心作宇宙文章”,终以古稀高龄定居台湾。不知先生在海峡对岸的阳明山遥望大陆,对故土对故人作何感怀。一次次被打乱节奏的我们,在故乡也好,想北京也罢,何不如泡一壶好茶,赏一轮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