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个销售出身的销售管理者,说白了就是从底层爬上来的小主管。自己创过业,虽然失败了,但收获了不少教训,或许也算好事,至少印证了那句最能安慰人的话:“失败是成功之母。”
大脑设计的就是这么巧妙,当左脑宕机的时候,右脑会告诉自己,你是可以的。所以,我们总能这么开心的活着。
说这个的意思是,大脑其实最擅长制造合理性,因为这是大脑的认知方式。就拿 债权 这个概念来说,我直接说我有一份债权,估计很多人不知道我在说什么。如果我说有人给我打了张欠条,这个时候大部分人都能听明白。
原因是债权这个概念不常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但打欠条、借钱这事很多人都见过,这时候就大脑内部就形成了关联,我们也就理解了这个概念。
如果这个人连打欠条、借钱这种事情都不知道呢?
说实话,那就很难让他理解这个概念。
那就没办法了吗?
不是,我的办法就是: 多了解他 。这也是我今天要说的第一个方法:
了解客户
这个方法其实也很俗套,因为是个销售主管都会跟销售说你要了解你的客户,这样你才能做好销售。很有用的废话,谁都知道这个。
所以,我们这里不强调了解客户的重要性,而从认知角度来说:为什么要了解客户?
首先,客户对我们销售的东西是陌生的。如果我们想让客户快速的了解我们的东西,那就要替他找到大脑中的关联点。通俗的讲就是他知道什么。就像上面的例子,他明白打欠条这事,他就能理解债权。
所以,了解客户的核心就是:用他最能听懂的话,介绍我们要销售的东西。什么是他最能听懂的话?这个当然要通过了解他才能做到。
了解了客户,我们就能从中找到销售自己东西的关联点。换句话说,就是以这个东西为话题,我们跟客户找到了一个他明白,我们也明白的共同话题。这样客户就会形成深刻的记忆。
有了这个认知基础,我们就可以来说第二个方法:
对比差异
通俗的讲,这是一个固定套路,就是要表达自己的东西好,别人的东西差。这个其实很简单,稍微有点销售经验的都人都会说,但是为什么套路相同,有人做的好,有人做的不好呢?
关于这个问题,我最想用电影《华尔街之狼》里面的销售故事来阐述。电影的最后,小李子走进教室,他掏出一支笔,让别人把笔卖给他,大部分人都是在强调这只笔很好,它很适合你。
这个逻辑其实就是说,你现在用的笔,不如我要卖给你的这支笔。但我们翻看电影的中段,也就是小李子创业团队初建的时候,当小李子把这个问题抛给那个墨西哥朋友时,他说:我需要你的签名。小李子说,我没有笔。然后墨西哥朋友就把笔卖出去了。
从这个案例来讲,对比差异,首先,凸显自己产品的优势固然没有错,但一定要以用户需求为出发点来设计对比销售策略。
简单来说,在我们了解用户以后,不仅需要知道他正在用的同类型产品的情况,更要知道他为什么需要这个东西。然后再站在他的角度上放大他的这种需求,同时配合客户正在使用的这款产品中存在的缺陷,让客户不仅感受到我们是在为他考虑,同时还提供了解决方案。
有人可能会问,我的产品跟别人的比没有优势怎么办?
那只有两个办法:1.想尽办法找出优势。2.放弃你的产品。
放弃产品很多人可能不会想,因为那意味着要换工作,很麻烦。但从长远来看,这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找出优势的办法其实也很简单,就是从需求出发去思考问题。举个简单的例子,我们都会觉得价格低是优势,但对于一些有送礼需求的人来讲,东西本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要贵。这是一个中国现象下的逻辑,我不知道国外是怎样的,但这点至少印证了需求要大过产品本身的优劣势。
沿着销售思路继续往下梳理,当我们完成了上面这两点以后,客户可能并不会立马成交,那怎么办呢?
我们来说第三个方法:
软磨硬泡
又是一个没什么技术含量的方法,能说点有用的吗?
别着急,这个看似没什么技术含量的方法,其实蕴含很多技巧,这个技也是搞定客户的关键点。
在做完以上两点后,产品本身已经不是最重要的的部分,就不要再不厌其烦的讲你的东西,而是要从以下四点来创造成交机会:
分别是:出镜率、互动、承诺、稀缺性。
- 出镜率
这点很简单,就是增加产品或者自己在客户面前呈现的次数。但记住一点,这些出镜机会也是需要以需求为出发的,不能盲目推送,要不然会引起别人的反感。
- 互动
在客户犹豫阶段,可以多创造一些互动,让客户了解你,了解公司的动态,了解产品的新情况等。
- 承诺
这一点主要是在沟通交流的过程中,想办法让客户花更多时间在你的产品上。因为客户花的时间越多,实际上就增加了他不购买的成本。更重要的一点是,人是有承诺一致的思维模式的,就是当我们为一件事情做出承诺时,我们就会倾向与兑现这个承诺。花时间去了解就是承诺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 稀缺性
人对于少的东西都会产生获得的欲望。所以,如果我们销售的东西天然具备这种特点,那最好放大这个特点。如果不具备也没关系,因为稀缺性是可以制造的。就像饥饿营销,这就是利用稀缺性创造的营销逻辑。
三种方法说完了,有的人看了可能没有概念,甚至完全不知道我在说什么,这里主要的原因上面也说了,就是你我的关联点问题。就像《华尔街之狼》这个例子,如果你没看过,那我说的再嗨,你也只能礼貌性的“呵呵”一下了。
不过没关系,写出来既是一种表达,也是一种自我梳理。目的是希望读到它的人,能因部分内容获得启发或收获就可以了。
最后,总结一下,本篇的内容以销售逻辑为主线,即当我们拿到一款产品的时候,就该思考如何将产品卖给目标客户。
这里面分别从了解客户、对比差异、软磨硬泡 三个角度,讲述产品销售的整个过程。
其中,了解客户,就是从降低客户认知压力的角度出发,以了解客户为前提,然后找到关联点,最终让客户对所销售的东西有一个准确的自我认知。
对比差异则是从需求的角度找到用户痛点,然后结合痛点推出产品,同时做出对比,突出自己东西的优势。
关于软磨硬泡我们说了四点,其实核心就是在产品销售进入僵局后,我们可以使用的策略,包括出镜率、制造互动、让用户做出承诺、创造稀缺性。
以上就是关于“光说话就能搞定客户的三个方法”的全部内容。最后我想说,销售就是一门了解他人的艺术,我们要做的,就是能时刻站在别人的角度来思考问题。
网友评论